关闭

迁安 文明创建擦亮“水城”名片

迁安 文明创建擦亮“水城”名片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6-09-06 11:18:19 1352阅读

        (通讯员毛广丰 王永进 陈儒 记者闫立军)“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窗口服务经得起‘细挑’、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市民素质经得起‘细品’……”初秋时节,迁安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再次发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动员令,全面打响文明创建攻坚战役。

  发展注入文明理念,开启转型新篇。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以此助推迁安变中求新、新中求进,闯出一条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新路。5年来,迁安文明创建与经济建设双轮驱动,创建热潮蓬勃兴起——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将118项测评体系指标细化分解,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创建任务、责任、人员、进度、质量“五落实”。制定《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市场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不文明行为整治等八项攻坚行动,定措施、补短板,以文明城市创建优异成绩助推“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建设。

  城建彰显文明符号,引领华丽转身。300米见绿、500米入园,这是文明迁安的绿色音符。为打造绿色城市,迁安舍弃30多亿元的土地收益金,在市区1500余亩的“黄金宝地”上相继建成了黄台山轩辕文化主题公园和龙形、云形绿化带;投资6亿多元建设了长13.4公里、占地2100亩的三里河生态走廊,获得“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世界景观奖”;投资70余亿元实施滦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烟波浩渺的14平方公里大湖美景荡漾城中……77个公园绿地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优良天气达到172天。山水融城的城市环境,使迁安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世界健康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全国县级唯一“海绵城市”试点市。

  品牌展现文明特色,激扬创建正能量。自2011年起,迁安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文明创建特点,深入组织实施了“文明细胞”创建工程,通过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小细胞”的培植,引领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推广“水城文明”20条、组织开展“携手同行、共创文明”全民行动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抓住小细节,建设大文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社区等道德景观,放大文明创建的社会效应。组织开展“文明先锋·亮牌争星”、“文明出行·美靓迁安”等九大主题志愿服务,为全民参与创建打通渠道,近万名志愿者成为播撒文明的中坚力量,58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城乡。

  道德基金扬善行,提升创建温度和力度。2012年,迁安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建立完善了好人好事“激励+奖助”制度,市财政注入启动资金70万元,募集社会爱心捐款230万元。5年来,已累计奖励、扶助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千余件次,发放奖助金53万元。一大批践行文明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11人当选“中国好人”。

  民生诠释文明内涵,提升幸福指数。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迁安市一项项脚踏实地、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市财政每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均达到公共预算支出的65%以上。如今,迁安已实现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公交、12年免费教育和公共体育设施“七个全覆盖”;全国一流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奥体中心、文化公园、文化广场,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被列为全国示范项目……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