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翠玲:新时代“嫂娘”
今年47岁的史翠玲,是木厂口镇杨纪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知识水平不高,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出了新时代“嫂娘”的伟大。史翠玲有一个四口之家,两个女儿漂亮乖巧伶俐,妯娌4个,史翠玲排行老大。俗话说:大的带好头,小的随着走。史翠玲在妯娌4人中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这是全村人有目共睹的。
十五年前,二小叔子两口子闹离婚,史翠玲想尽了办法进行调节,但无奈弟媳妇心意已决。二小叔离婚后,二小叔的闺女亚娟父女俩相依为命,当时孩子只有5岁。上门给二小叔提亲的真不少,但都是因为有个"拖油瓶"而告吹。史翠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不让二弟因女儿拖累影响再婚,她就承担起照顾侄女的责任,吃喝拉撒睡全是史翠玲的,比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精心。二女儿出生后,史翠玲出门背着侄女抱着闺女,大女儿羡慕地说:“我妈成了纪亚娟的亲妈了。”史翠玲这一带就是十五年,期间孩子吃喝拉撒、生病看病、上学等她从没让二小叔掏过腰包。如今的纪亚娟已经出落成二十岁的漂亮姑娘,还是跟着大妈过,亚娟从内心里已经把史翠玲当成了亲妈,二小叔更是感激大嫂为自己和女儿付出的一切。
2008年5月,三弟媳冯晓莲生孩子,因为婆婆身体不好,在三弟媳分娩期间,一直是大嫂史翠玲在医院照顾着冯晓莲,产后回家,又是史翠玲伺候月子,直到满月过了,史翠玲还是有事没事的往三弟家跑,帮着干这干那。一年后,冯晓莲突发心脏病,在住院期间又是大嫂史翠玲不离左右跑前跑后的悉心照料,不知情的人都以为史翠玲是冯晓莲一奶同胞的姐妹。在史翠玲的精心护理和照顾下,三弟媳冯晓莲的身体得到恢复,但从此,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总得过日子啊,三弟在鑫达钢厂上班,地里的活儿,都是史翠玲连自己家的一块收拾着,孩子也是史翠玲抓空摸空地带着。弟媳见人就说:“我的这条命是大嫂给捡回来的。我家的日子能过到现在,也是大嫂的功劳啊!”
2009年大学毕业的四弟结了婚,婚后一年,四弟媳生个女儿,四弟媳带到6个月时,产假期满,四弟和弟媳要一起去郑州工作,因为当时还没有固定住所,两口子决定临行前把女儿托付给大嫂史翠玲照顾,史翠玲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当时,丈夫悄悄对她说:你已经带大三个孩子了,不嫌累呀!我真的担心你的身板扛不住哇!史翠玲笑笑说:“孩子可是当妈的心头肉啊,兄弟媳妇肯把孩子交给我照管,那还不是信任我!还不是我教子有方啊!“侄女送过来时只有6个月大,离开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脸孔,整夜整夜的啼哭,史翠玲不厌其烦,哼着小曲,耐心地给孩子喂奶粉、喂饭、洗衣服,哄孩子入睡,多少个不眠之夜,她靠着墙抱着哭着了的孩子不敢撒手。丈夫心疼地说:“给兄弟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一趟吧,这铁打的身板也受不了啊!“史翠玲摆摆手说:“那不行,兄弟和兄弟媳妇找份称心的工作不容易,我不能让他们因为孩子放弃现在的一切,孩子总会大的,可机会却难得!“半个月过去了,小侄女在史翠玲的精心照料下,养成了白天一小睡,晚上一大睡的好习惯,而且,“夜哭郎“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史翠玲就这样,一带就是两年半,一直到了孩子入托的年龄,四弟媳和四弟才接回了孩子。这期间,四弟、四弟媳只是给孩子邮寄一些营养品,分文没有给大嫂,丈夫抱怨说:“这两口子也太不像话了,半年也不回来一趟,买那么点破东西,还不够他闺女塞牙缝。谁该下他似得,一点表示都没有!“史翠玲嗔怪道:“你瞎说什么呀!四弟两口子在外打拼不容易,大城市的开销肯定多,他们挣那仨瓜俩枣的,够干啥喽!你这当大哥的在家说说也就算了,可不能到外面去说,谁还不笑话你呀,别人还以为,咱给四弟哄孩子图他们什么似的!“史翠玲理解丈夫的心意,幸福的笑了。四弟四弟媳从内心里非常感谢大嫂,也由衷地尊敬大嫂,逢人就说:“大嫂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在困难时刻,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
别人都说史翠玲就是爱操心的人。四弟家的孩子刚被父母带走上幼儿园,可是史翠玲的公公就在2012年年底查出了食道癌,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因三弟媳身体不好,四弟媳在外地上班,婆婆年岁大,身体也不好,随身护理照顾又成了史翠玲的重任,在唐山工人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饮水喂饭、端屎端尿、推着去查体,都是史翠玲一个人忙前忙后,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史翠玲是老人的闺女,恢复一段时间后又放疗几次,每次都是史翠玲精心照顾,弟弟、弟媳打电话问候时,她还安慰他们:“你们就放心吧,照顾好自己,爸这有我呢!“弟弟、弟媳无不感动地哽咽。
史翠玲的身传言教不仅带动了弟弟、弟媳妇们,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同时,史翠玲的大爱,也深深地扎根于女儿的心底,成为两个女儿奋斗的动力。两个孩子非常优秀,大女儿读大学,二女儿在迁安一中读高二。村里人都说老纪家娶了个好儿媳,如果不是史翠玲这个好儿媳撑着、带着头,家里不定乱成啥样呢。
关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