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的核心举措,以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目标,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新增长点培育、成长性企业“登台阶”和“凤还巢”四大工程,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连续增长。一季度,我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7亿元,同比增长3.8%,超全年计划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7亿元、102.2亿元和8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0.7%,二、三产同比分别增长3.9%和4.1%;三次产业结构为4.9:52.3:42.8,三产比重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15.0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6%。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25.9%。其中,国税系统完成4.5亿元,同比下降38.2%;地税系统完成6.3亿元, 同比下降13.3%。
规上工业生产低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回升。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3.6%,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超全年计划1.6个百分点。其中,采选业实现增加值54.0亿元,同比增长4.8%;钢铁业实现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1.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29.2%。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利税30.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1.3%,上缴税金9.1亿元,同比增长18.6%。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完成我市计划的12.8%。按用途分,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分别累计完成70.5亿元、12.8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84.6%与15.4%。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下降35.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累计完成3.2亿元、54.3亿元和25.8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3.8:65.2:31.0。
对内贸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8.8%;住宿餐饮业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7.9%。1-2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同比下降57.9%。其中,累计完成进口总额1.2亿美元,同比下降62.2%;累计完成出口创汇0.5亿美元,同比下降43.6%。
金融系统存贷款余额同比增加,市场物价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695.8亿元,较年初增加30.3亿元,较上月增加2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08.8亿元,比年初增加26.4亿元,比上月增加1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6.9亿元,较年初增加7.5亿元,较上月增加4.3亿元;存贷比为63%。3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以上年同期为100)。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33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同比增长8.1%。
关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