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百姓心里的“疙瘩”
2016年春节大崔庄镇白羊峪村的老百姓排着队给村干部拜年。问其原因,大家都说:“村干部干实事儿,解开了我们心里的‘疙瘩’,干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理应给他们拜年。”
1996年,白羊峪村开始发展旅游业。二十年来先后开发建设了九龙戏珠、七松登高等二十八景,建成了观音阁、绵羊泉、露天大佛、延年桥、观音阁、守备署等景点,完善了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旅游区建设逐步走上正轨。现在已经形成到白羊峪登古长城、饮绵羊泉、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感受农家风情的特色旅游。现在的白羊峪长城旅游区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是国家AAA级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度河北省美丽乡村。
人怕出名,猪怕壮。白羊峪的名气越来越响,游客越来越多,也许有人会说了,人多了是好事啊。好是好,可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旺季景区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一到节假日,白羊峪景区从入村开始就堵上,大车、小车、街边卖货的、路边买农产品的乱成一团,堵成一团。这一团,也堵在了白羊峪人的心里,成了一个“疙瘩”。
白羊峪的第一家农家餐从1998年开始的,到目前全村已形成以农家餐为主的民俗旅游接待户65户,成立了农家餐协会,白羊峪农家餐已经成为全村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但由于管理粗放,有些村民为了眼前的那点小利,乱贴广告,拦路拉客。这些现象和景区、村庄的自然环境严重的不协调,严重破坏了景区的形象,成了百姓心里另一个“疙瘩”。
老百姓心里的这两个“疙瘩”,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5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强力推进,让白羊峪村干部看到了希望。他们紧紧抓住这一绝好机遇,坚持干群同心,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向这两个“疙瘩”开刀,开展了七项重点工程。一是景区入口南移。村头新建景区入口,修建木栈道1500延长米,步游路2170平方米,实现了游客与通行车辆的有效分流,缓解了旅游旺季景区交通压力;二是提升农家餐形象。按照与景区协调一致原则,统一规范制作了招牌,现已安装20多家。有些农家餐户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主动拆除,这其中都离不开村干部一次次的耐心做工作,给他们讲长远,讲发展,讲大局;三是规范经营摊点。拆除街道两侧经营摊点、娱乐设施12家。对追客卖香、拦路拉客等经营乱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四是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成立了白羊峪农家餐、裕羊果树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家餐、游船、林果技术等从业人员培训550人次。五是修复景点及景区标识、街道标识。将乾隆观碾、西山灵雾等景点及标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复提升,打造石林景观小品。配合景区建设,设置街道标识牌37个;六是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建设了白羊峪景区网站、微信公众号;七是打造景区活动品牌。为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四届白羊峪风景区吉祥之旅系列活动。
路通了,村更美了,景色更秀了,水更清了,到白羊峪的游人越来越多了,吃得开心了,玩得乐呵了,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了。纯朴的白羊峪人不会说谢谢,简简单单一个祝福,包含了多少无言的情意啊,对村干部来说,这就是大红花,这就是军功章啊。
关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