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绿文”打造迁安宜居城市——二论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为我们建设宜居城市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蓝图。
近年来,我市按照特色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融合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等风格,集山、水、楼、阁于一身,生产、商贸、生活、游乐于一体,打造“一河两区两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三山、两水、六轴、多节点”的城市景观,建设“三山拱卫、两河环绕、山水相融”的山水生态格局,按照在自然山水中建城市的思路,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注重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做足“山水绿文”文章,让城市的品位不断提升、魅力不断彰显。针对城区三山拱卫、两河环绕,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依托山水建城市而不是城市中间造山水,按照低密度、低强度、大空间尺度、大绿量的原则,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山水园林城市。
以“山”为骨。按照“依山就势、依地造形,顺势而建、借势造景”的理念,投入2亿多元,建设了黄台山、佛山、龙山三大山体公园,形成了山城一体、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
以“水”为脉。依托滦河穿城而过的自然禀赋,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滦河生态休闲区,目前已形成14平方公里水面,6800亩16个建设岛屿,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大湖美景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全部完工可形成24平方公里水面、26平方公里岛屿和湿地,水岛相连、山水相依、山水融城的生态景观,黄台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将使迁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投资6.5亿元实施了三里河治理工程,变13.4公里的臭水沟、排污河为水草丰茂、繁花似锦的生态走廊,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世界景观奖”。
以“绿”为韵。坚持在田园中建城市、在公园中建社区、在花园中建企业,大力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在市经济开发区和东部生活区之间,打造了3万多亩的绿色生态屏障,新建龙形云形绿化带状公园、黄台山、佛山公园等3个千亩以上公园,成为城市的靓丽景观。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城市公园65个,其中千亩以上公园4个,万亩以上公园2个,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点、线、面有机融合的绿地系统成为城市一大特色。
以“文”为魂。充分挖掘利用黄帝文化、长城文化、燕山文化、滦河文化交相荟萃的优势,实施了轩辕阁、长城国家公园等项目,建设了以黄帝文化、佛教文化、姓氏祖庭文化为核心的三大主题公园,被授予“中国轩辕黄帝姓氏始祖文化之乡”称号,延续了城市文脉,保护了文化遗产,提升了城市气质。高标准建设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阅览中心、镇乡综合文化站及农村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城市内涵,文化气息不断浓厚,城市因文化而靓丽,市民因文化而精神、因文化而有品位、因文化而幸福。
正是“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山水城市格局,“人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诗情画意般的山水园林景观,迁安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宜居城市”、“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十余项国家级称号,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荣誉背后彰显着我们顺从自然的价值理念,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美、人得山水而灵;快乐生活流露着我们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一座融水城之美与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现代之气、文明之风为一体,形神兼备的“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正在悄然兴起。
关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