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向着“魅力水城、绿色迁安”进发——一论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向着“魅力水城、绿色迁安”进发——一论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6-01-11 10:23:08 1614阅读

目标指引方向,愿景引领航程。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顺应时势新变化,科学制定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至2020 ),明确提出了“魅力水城、绿色迁安”的宏伟目标,这标注了我市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旗帜和方向,成为贯穿我市“十三五”整个规划的灵魂和核心,开启了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是我市建设山水城市的实践升华。实践发展永不停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今年是迁安撤县设市20周年,是山水城市提出10周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努力打造“一河两区两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了“三山、两水、六轴、多节点”的城市景观,山水内涵逐渐丰富,山水融城特色凸显。总结多年的山水城市实践成果,精准提出“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是我市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从“钢”城到“水”城的一字之变,更加凸显“转”这一字之要,一字之变更加突出了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表明了我们矢志推动转型的坚定态度,更加明晰了转型方向。水,生命之源,代表着静谧和纯洁、绵长和恒久、柔美和灵动、自然和绿色、创新和智慧、协调和包容,契合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钢”城代表着过去的辉煌,“水”城承载着未来的希望,“钢”是建设新型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水”是培育现代服务业的载体。因此我们要瞄准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的目标,以“三个转变”为路径,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魅力钢城”到“魅力水城”的华丽转身。

“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是做强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城市经济是地区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建设“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就要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找准新坐标,下好先手棋,演好新角色,实施好“12336”战略,“1”即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条主线;“2”即建设新型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两大基地;“3”是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迁安由粗放型、本土型、资源型经济向集约型、开放型、创新型经济转变,由资源加工驱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双轮带动转变,由工矿型城市向服务创新型城市转变;“3”即着力打造园区、城市、绿道三大平台;“6”即实现产业升级、改革创新、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建设六大突破,向着“一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提前”(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在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两年在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三个领先”(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省市领先;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省市领先;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空气改善程度省市领先)的具体目标奋进,努力把我市建成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滨湖生态城市。

“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是扮靓魅力水城品牌的关键一招。城市品牌是城市实力活力、科技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集中体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破题、全面实施,为我们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充分利用京津巨大市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契机。迁安三山拱卫、两河环绕,山水相依、水岛交融的水城特色,在京津周边绝无仅有,已经成为迁安融入协同发展最具特色的品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最具潜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做活做大“水”城文章,把水做活、把特色用好,充分张扬个性,彰显特质,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影响力,放大吸引力,汇聚聚集力,踏着以山为骨、以文为脉、以绿为景、以文为魂的铿锵足音,奏着水城之秀、生态之美、智慧之韵、财富之源为一体的雄浑乐章,向着“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宏伟目标进发!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