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一片天
1990年,21岁的唐宝如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一直以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婆婆患有糖尿病,她就悉心照料着婆婆的起居,这个不能吃、那个得少吃,她比谁都记得清楚,25年来,从未与婆婆红过一次脸,拌过一句嘴。2011年,厄运降临到了这个本来温馨的小家,婆婆得了脑血栓。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婆婆原本是个特别要强、爱干净的人,以前总是自己做些小买卖,做豆腐、做凉粉,开始接受不了这重大的打击,时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唐宝如从来都不会回一句嘴,她时常与婆婆谈心、开导婆婆,慢慢的,婆婆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心情也不那么差了。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别说是无血缘关系的儿媳,但是唐宝如的言行却有力地反驳了这句话。婆婆在炕上躺了4年,身子不能动、她就为婆婆一口一口的喂饭,接屎接尿,怕烫着婆婆,所有的饭都是她亲自尝过之后再喂给婆婆吃。她担心婆婆整天躺着得褥疮,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为婆婆擦身子、梳头、理发、按摩,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铺过的被褥,只要是晴天,她都会拿出去晒晒。怕婆婆长时间躺在屋里寂寞,她就给老人买了轮椅,每天推她出去转转,还时常让两个女儿去看望婆婆。婆婆得病以来,语言功能出现了障碍,只有唐宝如能听得懂婆婆说的话,婆婆逢人就竖起大拇指,夸赞自己的儿媳好。
为了补贴家用,她每天起早天黑的去上班。有人曾经问过她:“你每天上班都累得够呛,还要去伺候你婆婆,你不厌烦吗?不觉得脏吗?”她坚定的回答:“从来不会。因为她是我妈妈,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她有病了,我更要好好对她,这样才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唐宝如身上,我们看到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感人至深的事迹,她勤劳、朴实、善良、仁爱的精神,正影响着更多的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奏出了最动人的音符。
关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