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求突破 协同发展促转型
蔡园镇是以资源型为主的镇,铁矿业的高速发展富裕了蔡园、发展了蔡园,同时也深深地禁锢了蔡园。由于资源型经济区域化、本土化的特性,不借助外力、不依靠开放也能发展,导致其他产业的排他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单一的资源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发展难以为继,举步维艰,进入了死胡同。蔡园镇正面临着不转则退、慢转也是退的艰难局面,经历着转型攻坚前所未有的阵痛期、严冬期。当前,转型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和衷共济,勇担转型跨越历史重任,为我们转型发展搭建了优越的平台和载体。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先锋官,我们既要冷静分析过去经历之“形”,又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之“势”,在解放思想中务实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奋发有为,在转型突破中有所建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产业兴镇,加快转型提升,倾力打造富裕蔡园。一是精准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重拳出击,主动作为,积极赴北京、天津等地开展对接招商活动,宣传推介迁安,加大与各大院校的联系,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京津研发、迁安转化”,吸引一批战略投资者,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精准定位,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第一、项目最急、项目最重”意识,以“3+5+6”产业体系为引领,围绕精品钢铁、农产品深加工、高档服装、精品旅游和养生养老等方面,谋求更多项目落地开工。重点抓好安平丝网、燕和泉饮料、佛禅文化产业示范小镇、鸿源老年公寓等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日完工,增强转型发展后进。三是精准发力,掀起二次创业高潮。充分利用镇内民营企业家多,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全面激发创业主体的创造力、民营企业的扩张力和民间资本的爆发力,鼓励人人当老板、支持家家办企业,通过采取学习考察、专家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引导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积极涉足其他行业,真正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大业”的生动局面。
坚持生态立镇,净化镇村环境,倾力打造美丽蔡园。首先,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对企业、尾矿库周边、废料台、排土场、河道堤坝外、主干道路两侧进行生态恢复和通道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恢复生态。重点抓好马官营、靠山、北屯、孟官营等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其次,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将环境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力推进轧一钢铁集团等重点企业专项整治,确保高压静电除尘、低压布袋除尘、烧结机脱硫及污水处理等设备全部在线投入使用,净化域内空气质量,还蔡园一片青山绿水。第三,重点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坚持“五清四化”标准,按照《蔡园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考核办法》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制度,因村制宜,因村改造,典型带动、点面结合、全面推进,逐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建设点点连线、点线成面的美丽乡村。
坚持强基固本,强化安全维稳,倾力打造和谐蔡园。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凝聚人心,责任汇聚力量。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干事创业火热激情,唱响“比绩效、比服务、比奉献”主旋律,大事讲原则、小事看担当,通过能力和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凝聚起促转型、谋发展、求突破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信访、综治、司法”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扎实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开门办公”活动,健全信访工作接待日制度,变上访为约访、下访,坚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充分利用信访接待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便民窗口,耐心解答群众疑惑,积极解决群众困难。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立体式安全网络体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