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转型发展呈现新变化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培育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的工作主线,不遗余力抓项目,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市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在困境中呈现出了许多新亮点、新变化、新格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困境中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10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53.6亿元,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9.9亿元,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完成全年计划的83.5%。
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我市围绕加快构建“3+5+6”产业体系,坚持以持续不断地项目和投入转方式、调结构,全力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今年共确定113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386亿元,这些项目都是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项目。目前,已实施81个,完成投资124.2亿元。一方面,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钢铁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做强钢铁产业,彦博50万吨彩涂板一期、思文科德八色印铁二期竣工投产,投资30亿元的燕钢精品钢铁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与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签约,并联手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搭建了300亿元额度的绿色钢铁融资平台,研究钢铁产业的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打造全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科技示范区、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将极大推动我市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已有40多名专家深入我市钢铁企业开展工作。大力发展耗钢产业,正大350万吨焊管、增洲42万吨精品焊管、安正金属丝制品等24个耗钢项目加快实施,装备制造业和耗钢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今年在建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新增606万吨耗钢能力,自身耗钢能力达到1250万吨,耗钢率达到33%。现代物流业,计划总投资235.7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4个。投资10亿元的天津物产综合物流服务中心项目竣工,皓盛汽贸物流中心等总投资197亿元的10个项目加快建设,已形成2000多万吨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吞吐能力。煤化工、包装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投资12亿元的中海油LNG、投资27亿元的九江LNG等项目已经竣工,并形成了58.5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能力;投资16亿元的中溶科技3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的中建西部矿山固废综合利用、投资2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园正式签约。英诺特生物制药、葵花药业等项目进展顺利。另一方面,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和山水融城的特色优势,既承载北京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又以京津为目标市场,培育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投资60亿元的中唐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签约,投资300亿元的好莱坞中国梦想城扎实推进;第六实验小学成为北京二小教育集团成员校,北大学园迁安教育园等项目稳步推进,与北科大、人大附中合作办学取得积极进展;投资2.5亿元的大润发综合超市、投资8亿元的田森汇商业组合体及华联商厦等项目有望近期落户;投资8.3亿元的金融街等项目即将完工。
坚持内激外引加双创,转型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内激,就是发挥民间资本雄厚、民企老板众多的优势,加强引导扶持,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和民企二次创业。目前,全市新增民营企业810家,个体工商户4572户,年内可新增规上企业21家。外引,就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60余批次,先后有30多家央企、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国资委及新闻媒体和北京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界等90批次客商来迁考察。9月10日-12日在北京举办了对接京津协同发展宣传推介会,9月28日-30日,举办了2015年“京东水城、魅力迁安”经贸洽谈会,两次活动共接洽客商800余人,企事业单位510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经贸洽谈会共有59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5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个。投资200亿元的中国低碳智慧新城、投资10亿元的中德镁合金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具有重大示范带动和支撑引领作用。双创,就是深入开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活动。投资2亿元培育了燕山大学科技园、昌安耀滨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北科大产学研基地、京津冀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联盟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苗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积极研究设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全域一体化发展构筑新格局。我市一是抓好城市扩容升级。今年共谋划重点城建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09亿元。其中投资16亿元的天洋城商业一期正式营业,投资9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中心投入使用,佛山公园加快建设。通过积极争取,我市作为惟一县级城市,列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计划总投资40.1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城市功能品位、承载辐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滦河文化产业区经过持续投入和开发建设,形成了14平方公里的大湖美景,“首都东边一座成长在水里的城市”成为迁安靓丽的名片,集聚高端产业、吸引重量级客商的平台作用日益显现。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依托四条绿道,按照“旅游+农业+美丽乡村”的理念,实施了九江农场、龙泽谷生态酒庄、龙峡山庄等50个“绿道金瓜”工程,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8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5.2%,带动土地流转12.8万亩。三是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合理安排、量力而行、不举新债的原则,安排资金1.28亿元实施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等15件实事工程,重点建设60个省级重点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片区。在9月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我市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发言,得到了与会同志的好评,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对我市“1-3-38-48”四级城镇发展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