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至9月份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京东水城、魅力迁安”的目标,大力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在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下真功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新的突破。截至9月底,全市入统项目187个,计划总投资1193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68.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3%,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新开项目90项,计划总投资271.5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23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续建项目97项,计划总投资921.5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23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完工项目91项,计划总投资277.2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20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签约项目60项,计划总投资538.9亿元。
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我市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手抓,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依托传统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谋划产业链延伸项目,弥补制造业不足短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打造“3+5”产业板块,即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和煤化工包装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高新技术5个超百亿元产业板块。目前,迁钢特种钢生产基地、燕钢精品钢铁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与北京科委、北京科技大学、京津冀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署协议,将在我市建设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区和钢铁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为钢铁产业提供300亿绿色金融支持。正大制管一期顺利投产,鼎安汽车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津物产迁安综合物流服务中心、皓盛汽贸物流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海油LNG、九江LNG等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友联商贸保温节能材料及玻璃清洗、燕禾泉饮料有限公司干鲜水果加工、英诺特生物制药产业基地、金沙工贸节能环保燃烧器及压裂用支撑剂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高地。依托毗邻京津、山水融城特色优势,以滦河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围绕承接北京功能疏解,积极谋划新兴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总部经济6大高端服务业。目前,长城国家公园、香港龙湾游艇会、协和园国际颐养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唐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国国际动漫岛等项目即将开工,投资300亿元的美国派拉蒙影视主题公园项目扎实推进,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按照产教互动的思路,在城市南部规划建设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教育培训功能区,配套建设了满足院校落户的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有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北大教育学院、迁安技师学院入驻,成功实现了与北京实验二小的合作办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人大附中等知名院校达成合作意向。
坚持内激外引两手抓,着力壮大转型发展的市场主体。我市对内全面激发既有企业活力。以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和民企二次活动为契机,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政府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产业发展,搭建小微企业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他们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向中小科技型企业转型。制定出台了《金融贡献奖励办法》,支持企业运用资本市场融资,新增上市企业2家,另有3家可于年内在新三板持牌上市。1至9月份,全市新增民营企业627家、个体工商户3868户,民营经济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81.46%。对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扬“四千精神”,广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已有中唐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建西部环保建材产业园等33个项目正式签约,中国铁路通讯信号产业园、北京人大附中等27个项目达成意向。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了协同发展宣传推介会,对接国家卫计委、北京教工委、中关村以及央企、行业协会、北京院校、医疗机构共211个单位,接洽了272位客商,与恒丰金控投资产管理公司就合作设立3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达成了协议。此外,9月28日至30日,组织了2015年“京东水城、魅力迁安”经贸洽谈会,以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宣传迁安,积极对接招商,实现了60个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总投资539亿元。
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着力优化项目建设和发展环境。我市一是着力打造园区、城市、绿道三个产业承载平台。把园区作为承载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平台,以全市4个省级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把城市作为承载高端服务业的平台,抓好滦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创建国家海绵城市等活动,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城市环境。把绿道作为承载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平台,以绿道为藤,以农业园区、景区景点为瓜,形成了绿道金瓜模式,华农公司农业循环经济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投入运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8家,其中唐山市级以上29家。二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在土地上,建立和完善了重大项目用地事前协商和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工作,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在资金上,积极推进银企对接,争取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行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上,积极推广PPP模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三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行政审批“瘦身提速”工程,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出台了《关于推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三级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两个代办”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加速项目建设步伐。
坚持服务和管理两手抓,创新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我市一是坚持领导分包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年初将重点项目全部分包到市领导,落实到责任单位,细化到时间节点,全程跟踪服务,每月市委常委会听取分包领导汇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实行项目观摩制度。借鉴唐山市项目观摩经验,今年我市继续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到目前,我市今年已组织了5月、10月两次项目观摩活动,有效激发了全市上下谋项目、建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论荣辱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大考核权重。把项目建设作为各级各部门评优评先和奖励的重要依据,项目考核权重由原来的10%提高到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