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嫩江猪走俏市场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0月15日,记者在阎家店乡东山上的东山养猪场内看到:山场上,车来人往,人头攒动,前来观光、认养嫩江猪的顾客三三两两,非常热闹。猪舍内,一头头大小不一的黑色纯种嫩江猪按仔猪、母猪、种猪、成年猪已分栏成舍,小的三五十斤、大的二三百斤,在由栏杆分开的偌大猪舍中果树下三五一群、生龙活虎、健壮如牛。果园中,一条由南向北的山皮土路将养殖场分为东西两半,山上的蓝色临时建筑非常规范、整齐;一棵棵嫁接2年的核桃树和栗树已过人头,枝繁叶茂;树下一行行紫色苜蓿草黝绿翠嫩,一垄垄白薯秧爬满了山坡,一头头黑色纯种嫩江猪在林下非常悠闲地寻觅着草食,有的走、有的卧、有的吃、有的休憩,千姿百态,悠闲自得。“现在我们的嫩江猪已经认养50余头,出栏10余头,其肉价格不菲,且供不应求,非常受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东山养殖场投资人全志军一边介绍一边非常得意地指着果树下的一头300余斤重的嫩江种猪告诉记者。近年来,阎家店乡阎一村全志军利用山场进行原生态林下养猪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全志军是阎家店乡阎一村人,今年54岁,中共党员,他当过兵、干过村两委干部,曾经是唐山市劳动模范。2001年,他投资40万元在本村东山上承包了70亩山地,办起了存栏500头的规模养猪场,年出栏1000余头。一干就是十几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说实话,一开始干,我每年收入都在三四十万元,即使在前几年经济形势比较低谷的时候,我们也能做到保本经营,现在还存栏长白猪———三元杂交猪,370头,已出栏110头,年底将有50头达到出栏标准,还可收入10余万元。”全志军一边引领记者参观一边指着山场西侧的四排猪舍介绍说。
谈起养嫩江猪的由来,他滔滔不绝:“我虽从事养猪这么多年,但良心始终让我感到有一种责任和担当。时下,一些养殖户不顾食品安全和质量,大肆喂饲料精、激素,促其快成长、多挣钱。可事实表明,这样喂养出来的猪肉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尤其是孩子吃了将大大影响其正常发育和成长。为此,我就一直在琢磨,养猪也绝不能急功近利,挣昧心钱。”于是,在和村中老人、业内人士多次探讨传统养猪方法和传统“年猪”的营养价值的同时,在2012年,我自费到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考察,多方寻求农村原纯种嫩江猪。一去就是小半年,终于在2012年的10月份花27万元,引进了24头纯种嫩江猪,进行自繁自养,现在已存栏种猪、母猪、仔猪、成年猪270头,现已出栏10多头。据业内人士透漏,纯种嫩江猪,也就是我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年猪,即生长周期长,一般都要在12个月以上,最快的也要10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出栏标准,其抗病、抗寒、耐热能力强,夏天会褪毛、冬天又会长出绒毛,其猪肉皮厚沾嘴唇,肌间脂肪多,味道香喷、不含抗生素、营养价值高,价格不菲,主要针对中高端消费者。“因其生长慢,也就造成了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我们喂养的饲料全部是由玉米面、麦麸、白薯秧(叶)糠、花生秧、苜蓿草糠、花生渣等有机饲料拌合而成,并每次都是煮熟后喂食,喂的是跑槽子猪(散养)。正因此,粪便氨臭味小,加之是散养在山场上、果树下,粪便一律自然降解。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果树下种苜蓿草、苜蓿草喂猪、猪粪作肥促进果树和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秸秆粉碎作糠,加拌饲料后喂猪的良性生态循环。”全志军地说得津津有味,“当然,为了便于管护,猪的活动场所我们也适当圈定、每天定时放养、严控其活动量……”这时,几十头膘肥体壮的嫩江猪一步一晃地走了过来,步态悠闲,哼声不断。记者蹲下身细细看来,其头大皮褶皱、嘴尖且大、毛黑且长,吃起食来獠牙外露,让人发瘆———每头都有100公斤以上,特别是种猪和母猪足有300多斤。全志军说,下一步,他在不断规范猪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养殖规模,并紧紧依托山场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不断打造养殖基地的原生态、综合营养特色品牌,注册自己的农产品商标,全力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庄园,早日为迁安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山养猪场位于阎家店乡阎一村东山、上兰路东侧,目前,已栽植、嫁接新品种核桃700棵、栗树1500棵、苹果树300棵,种植苜蓿草40亩,存栏猪600头,安排就业15人,年可创收20万元。每年收购农户白薯秧、花生秧10万斤,玉米5万斤,可间接带动1000户村民每年至少增收7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