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第二届名师之市迁安二中教师 邢淑兰 痴心园丁为桃李
邢淑兰,迁安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1997年毕业,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工作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优异,2015年被评为唐山市骨干教师,2007、2012、2014年获唐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2005、2011年获迁安市先进教学工作者、2009年被评选为迁安市第三届“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评为迁安市基础教育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迁安市师德标兵、多年获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邢淑兰知道,只有把自己这滴水变成大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送精神之水。参加工作前5年,她总是在听完同年级马永、付玉秋、付立敏老师的课后再走进自己的课堂,马永老师的高深、付玉秋老师的厚重、付立敏老师的缜密成为她教学取之不竭的营养,被她吸收后输送给一届届学生。她除了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作文,还每天收、批学生的“业余”作业,每天早上5:00起床,到学校小食堂吃早饭,晚上经常批改作业到凌晨。不出范文就不留作文。作文课每两周一次,她给自己的学生限定每周1次,每次作文必出范文,要么是成文、要么是学生作文、要么是自己写的下水文。
邢淑兰的课堂不仅仅是模仿,更有创新。她在认真学习老师教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入浅出。市教研室来随机听课,她讲的是《南州六月荔枝丹》,在处理随堂练习时把“课上、课外”有机结合,45分钟,不仅讲了说明方法,还让学生引入了故乡的白菜、甜梨、小麦、苹果等特产,使琐碎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有趣,教研室周老师当即决定让她上一节观摩课,请来了卢龙县蟠庄中学老师来观摩学习;2003年在讲枯燥的文言实词知识时,唐山教研室贾老师突击听课,拍定让邢淑兰为全市语文教师上一节文言文翻译示范课,因为邢淑兰的课除了有其他老师的优点外,还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勾出了翻译的重点,顿时使艰涩的知识明朗了,犹如“画龙点睛”。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邢淑兰认为学生成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把工作做细。为此,她做到了从细节上做文章。2012年高考前,她突发急性病毒性肝炎,大战在即,怎么办?虽然连续输液,身体仍旧没有完全恢复,但她没有忽视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一套卷子,她搂了一星期,从答题规范到作文立意,逐个跟学生见面,一个一个地接见学生,答得好的给予鼓励,差的给以提醒,用语言、眼神、留言与他们交流。用入微的细心激发学生的信心,用细致的叮咛点燃学生奋战的激情,邢淑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3年,学校全面启动新课改,教学上推行“三环六步”课堂模式,站在这个新的转折点,邢淑兰听到了质疑的声音:“教无定法!”
是的,“教无定法”,有多少资深教师靠一张嘴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她困惑了!
在这种情况下,邢淑兰的思想也发生了大动荡,她被评为学校的“学科专家”,如何肩负重担成为课改真正的领头雁?不管她的教学怎样忙碌,她没耽误过学校各学科的听课评比,有时一天要听4节课,她在反复的听课、巡课、评课中反思,收获了课堂的连连惊喜。
过去已成历史,邢淑兰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此,她广泛涉猎,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阅读取经。她认真学习《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班主任工作漫谈》等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率先尝试。面对着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面对着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大变革的时代,邢淑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她发现微课“精炼、共享”的特点很适合学习起点低的学生,于是她为特长生量身制作了《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微课,在2015年河北省微课大赛中获二等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