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第二届名师之迁安一中教师梁小海
2005年,25岁的梁小海走进了迁安一中任教。10年里,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成长为唐山市十佳教师、迁安名师,厚厚的一摞奖励证书背后,记录的是他3000余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
让每一位学生爱上物理
力争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是梁小海多年来为自己制定的目标。为了备好一节课,有时灵感忽至,他常常半夜醒来披衣下床,连夜修改教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常常创设情境,把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及其他课程联系起来,让每一节课既具有趣味性又通俗易懂。在课堂上,他时常会见缝插针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历史、地理知识。甚至有时模仿《百家讲坛》上的名家,和学生一起品《三国》、讲《史记》、谈《论语》心得。这样他通过个人学识架起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梁小海所讲授的示范课先后十余次荣获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优质课一等奖。连续数年,他所教的班级高考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开始担任物理教研组组长,他把自己积累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研教改体会和同事们认真交流,他把自己掌握的多媒体技术与全组教师分享,大家协同合作建立了高中全学程的“物理资源库”,使该校的物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三物理组也荣获市级“优秀备课组”称号。
让西校区成为一个奇迹
2014年7月,梁小海成为西校区首批新生的年级主任。作为西校区的开拓者之一,一切从头开始,梁小海付出了百倍的艰辛与努力。为形成高考新突破,他强化三年备考意识。为打造高效课堂,他以周育合校长提出的“三熟”教学理念为指导,规范各种课型。为规范教学行为,他要求以编、用导学案为抓手,落实“一课一研”。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缩短他们的成熟期,他组织开展了“青蓝工程”,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为提高作业质量。利用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实行每科每周安排两次“考试化的限时训练”。为了方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问问题,便于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难,年级特意在教室门前摆放课座椅一套。为使组合教师形成合力,充分落实该校“三熟”教学理念,年级实行导师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考效率,利用好考试成绩这一重要参数,掌握学情、进行教育教学调整和自我定位。年级制定了《迁安一中西校区2014级考试质量分析规范》,并落实规范要求。
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获。在期末的全市统考中,在他和同事们的带领下,西校区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在期中考试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整体实现了赶超的目标。
用成绩弥补对家庭的愧疚
多年来,对家庭的愧疚曾经无数次的让梁小海陷入深深的自责。去年高考前几个月,梁小海主动取消了节假日休息。一连几周,孩子和他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了安慰女儿,他的妻子做了一个倒计时日历,告诉她,到6月9日,爸爸就有时间了。5月的一天,女儿突然高烧不退,由于当时正值模拟考试,他只能让妻子陪着女儿在医院治疗。几天下来,女儿高烧到40.3度,医生要求必须转院治疗。当他匆匆赶到医院时,女儿搂着他说:“爸爸还要我吗?你抱抱我吧!”
高考前夕,梁小海的妻子犯胆结石疼得在床上打滚,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可是,当时除了年级的工作,他还兼任一个毕业班的临时班主任。他歉疚地对妻子说:“咱们坚持几天,高考后再好好治疗吧。”善解人意的妻子只能吃药保守治疗。不想,高考结束后,学校又派遣他带领2014级高一新生到北京参加“北大学园夏令营”,营期一个月。直到11月底,妻子才接受了系统的住院治疗。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不优秀。”是梁小海在大学时自题的座右铭。让每一节课都优秀,让每一次班会都优秀,让自己优秀,让学生优秀,是梁小海的目标,他正脚踏实地的行进在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