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河北钢铁矿业集团刘阳:用孝爱支起家里一片天

河北钢铁矿业集团刘阳:用孝爱支起家里一片天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5-06-19 16:14:15 5430阅读

迁安信息港消息(编辑:李娜)“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一句古语,“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河北钢铁矿业集团棒磨山铁矿厂一位普通的守岗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心,带给我们内心的感动和心灵的洗礼。6月18日上午,小编来到了迁安市夏官营镇棒磨山铁矿家属院,见到了今天的主人公—刘阳。

14年:只为病瘫的父母!

小编在8号楼2单元的门口恰巧碰到了为父母晾晒衣物的刘阳。刘阳一脸憨厚,跟随着刘阳,我们来到了他的家,房子很狭小,一进里屋就看到了双双躺在床上的老人。两位老人都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无法行动、无法交流沟通,老母亲经常歪过头来看着老父亲,但是可以看出两位老人精神很好。小编在房间看到床单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井有条,老父亲的护理床靠近窗户,窗台上放着三盆绿植和一个小鱼缸,鱼缸里的小金鱼正在自由地游动。

刘阳今年44岁,老家滦县无税庄,是河北钢铁矿业集团棒磨山铁矿厂一名普通的守岗工人,1988年参加工作,妻子马文兰和丈夫同一天上班,也是棒磨山铁矿厂的一名职工,夫妻两人至今都已有28年工龄。妻子14年来无怨无悔照顾患病的老母亲,后来又照顾病瘫的老父亲,让刘阳对妻子充满了感激,他常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刘阳和妻子工作需要倒班,起初两人轮流照顾,后来刘阳就只上夜班,白天回家和妻子轮流照顾父母,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忙不过来,刘阳的岳母也经常来帮着照顾,这个家不富裕,但是却是充满着感恩和爱。刘阳个子不高,却用自己的孝心支撑起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刘阳的妈妈退休前是一名教师,于2002年退休后因脑出血住院,后来几乎每隔两三年复发一次,开始还有行动能力,直到2008年开始,就彻底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接近于植物人的状态,“分不清儿子闺女,不知道吃饭、排便”,刘阳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睡醒的父母喂水,吃饭只能喂流食,刘阳就和妻子将饭打成糊状,多改花样,有时会将饺子也打成糊状,一天三餐从未间断。除此之外,每天要用手为母亲抠大便,在刘阳和妻子的悉心照顾下,妈妈躺在床上八年从未生过褥疮。


患病14年之久的老母亲


刘阳照顾病瘫的父亲


刘阳和双瘫父母的合影

在老母亲躺在床上第六个年头,也就是2013年,却成为刘阳很难迈过去的一个坎。这年春节,爸爸也病瘫在了床上,同时患有老年痴呆、糖尿病,这年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通过多种方案治疗,都仍未达到让父亲站起来的预期。从这一年起,刘阳和妻子需要照顾两位病瘫的老人。而恰恰这一年,儿子在迁安市一中读高三,妻子马文兰在迁安陪儿子备考,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几乎完全压在了刘阳一人的肩上。这年9月,儿子从迁安市一中考上了厦门的一所大学,喜上眉头之际,却让刘阳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高额的学费、两位老人的医药费、各种日常开销,差点击垮这个汉子,“当时我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父母我不照顾谁来照顾,孩子我不养育谁来养育”,他重新振作起来,每天晚上上班,下班回家照顾父母。

14年坚守:人生是一种承受!

因钢铁形式不佳,目前河北钢铁矿业集团棒磨山铁矿厂守岗的工人已经不多,起初厂里领导提出让刘阳回老家滦县某矿工作,收入比这里高出不少。刘阳说,“挣钱多是好,但是,我要照顾父母,他们离开人不行。”刘阳拒绝了,成为铁矿留守人员。

微薄的收入让刘阳压力倍增,夫妻两人的收入仅仅只有两三千块钱,两位老人每天都要吃药,除此之外为了能让父母躺着舒服,还给父亲买了专业的护理床,成人纸尿裤、卫生纸也都是几千元几千元地买,加上儿子一年1.9万元的学费,压得刘阳喘不上气来。鉴于刘阳家庭的困难情况,厂里批准了刘阳的贫困申请,河北钢铁矿业集团各级领导们都为刘阳的孝心所感动,经常来家看望他。刘阳表示,感谢河北钢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及棒磨山铁矿厂各级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刘阳给我们看了他写的《人生是一种承受》,这篇文章已经在棒磨山铁矿厂网站上发表。其中有一段文字,或许就是刘阳14年一路走来的感悟:“承受痛苦,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往往不请自到,有些痛苦来的温柔,如同慢慢降临的黄昏,在不知不觉间你会感到冰冷和黑暗;有些痛苦来得突然,如同一阵骤雨,一阵怒涛,让我们来不及防范;当我们屈服于痛苦的时候,他可能使我们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走向灭亡;当我们承受了痛苦,我们就会变得坚强自信,那么,此时痛苦就变成了一笔无价的财富。”


左:《白岩松:做好每一天是幸福》刘阳誊写;右:《人生是一种承受》刘阳写

在与刘阳的交谈中,他提起了自己的衣襟,让小编看到了一道深深的疤痕,“1996年因为肾结石做的手术,切除了一个肾”,忽然间,小编似乎明白了他所说的承受,是即便自己是病人,仍需要没日没夜照顾父母的承受;是为了守在父母身边,而放弃高薪甘于清贫的承受;是为了照顾病瘫的父母,自己经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的承受!

14年病床前照顾:感动他人 传承后人

刘阳和妻子14年来照顾病瘫父母的事迹,在棒磨山铁矿家属院被很多人所熟知。到过他家的人都为他的孝心所动容,有人觉得刘阳可怜,有人觉得刘阳可贵,甚至有的人流下感动的眼泪……邻居袁阿姨是看着刘阳这些年辛苦走来的,她说:“这孩子太不容易了,我都替他发愁,两个老人病瘫,他能这样照顾,一般人都做不到!这种精神需要弘扬!”

提起儿子,刘阳的妻子很是骄傲和自豪,“孩子也很心软,很善良,今年暑假又要去云南支教了,还是支教团队的大队长,儿子打电话说因为他们去支教,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好多爱心人士已经知道那里的贫困情况,而且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对于这个社会的感恩,也正是刘阳父母的身体力行,给了这个孩子善良的本心。

充满孝心的刘阳,或许付出了很多汗水、很多艰辛,甚至内心承受着种种煎熬,但是他也是幸福的,正是他的孝心,他的善良,感化了很多人,也给了自己的孩子善良本真的高尚人格。说到动情之处,刘阳说,最近关于亲情、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很多,也很感人,而且他的感受更深,因为他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如何感恩父母呢?刘阳用14年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刘阳和妻子却用他们14年的坚守推翻了这一片面的论断。“照顾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在交谈中,刘阳和妻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期待着刘阳的这种孝心能感化更多的读者,让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