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70岁老人“入痴”40年,收藏周总理图片3000余张!
迁安信息港消息(编辑:杨青)有人说收藏是一种爱好,如果40年始终如初的坚持做一件事情,那么这种爱好已经融进血液,成为的生命的一部分。在迁安市常青小区,就有这样一位老人,40年如一日收藏周总理的各种图片。
收藏的初衷
在一个细雨纷飞的午后,小编见到了心中仰慕已久的张老。老人名叫张清山,今年70岁,精神矍铄的张老说起收藏周总理的图片一事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张老说:“我从30岁开始收藏周总理照片,那一年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三天后,我觉得非常痛心,非常希望用什么来纪念周总理的一生。我对周总理是无比的敬爱,人们常说人生万物可变,唯有死生不能替代,如果真的可以,我宁愿去替周总理死,让总理活着。”
张老说起收藏的初衷很是感慨,他说收藏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回首昨天,警示今天,唯有不忘历史,方可建设未来。周总理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学习下去,周总理的优秀品质更是值得当代的官员们效仿。
展出的烦恼
张老收藏的周总理图片3000余张,但是他收藏不是为了自己欣赏,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周总理,学习周总理,警示社会的不良风气。
张老常常用三轮车载着自己的收藏去展示,三轮车不是用来骑的,而是要推着走,因为车子载着展出条幅,后部偏重,骑行时非常不稳,张老都是一步一步推车前行。老干部活动中心、或者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张老常常展出的地方,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故事,张老都是经过多方考证,讲解起来头头是道。
但是,在人流密集地方展出时,张老也常常烦恼。张老说:“现在的人们看到这么多周总理的图片都会一时新鲜,我很欢迎大家来看、来听我讲解。但是有一些小孩子会故意弄坏保护展示图片的薄膜,还有一些年轻的姑娘会用指甲划破,每一个展示的条幅上的图片都是我亲手一张一张粘上去,每一个字都是我亲笔所写,覆上薄膜是为了保护图片,但是他们这样不爱惜,让我很是心疼。”
特别的展厅
在位于批发街西头的老邮电局家属楼西侧的民房里,小编看到了张老的收藏。大概90平米的房间全部打通,墙上、地上密密麻麻排列满了周总理的图片。张老将所有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成了20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老人精心题词,每一张图片都有专门的解说。张老还编辑了很多关于周总理的话剧以及文章,老人希望有一天他的话剧能够被演出。
(张老手稿)
(张老编写的话剧)
这是张老的老房,曾经有很多人想要租借,但是都被张老一口回绝。张老把40年的收藏在房间里陈列,定期查看或是展出,为了安全还特意安上防盗门窗。
有人出价想购买藏品,张老断然拒绝,张老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总理的人生缩影,我不能让他埋没于私人手中,如果可以,我愿意它变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看到。”
房间内所有陈列的展示框都是老人亲自设计,亲手粘贴,每一幅图片都是老人费尽心思、多方渠道取得,张老爱去图书馆,每每看到有关周总理的图片,都会买下该书,有的书买不到的,老人就一直心心念念,想尽办法直到取得该图片。
张老说:“因为我的能力有限,现在我的展厅不是我期望的样子。我希望我的展示能够结合音乐结合表演,每一部分的展示都能有一个相应的文艺节目来演绎,那样对参观者来说一定能更全面的体会历史,明白当中的意义。”
老人的心愿
已经是古稀之年的张老说起自己的愿望,他说:“我不为名不为利,只希望我的收藏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人了解周总理。当有一天我走不动了、讲不了了,如果还能有人接替我去讲解这些历史,去解读总理的一生,那我也就无憾了!”
(张老为前来参观的人热情讲解)
一些题外话
小编得知,张老数月前曾因病住院,但是病中仍挂念自己的收藏。小编衷心的希望,张老收藏的周总理图片能够集图为册、出版发行,展览馆能够有更多人愿意去参观、去体会其中的意义,那么也不枉费张老的一番苦心了。
(如果您想联系张老,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315—56781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