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开展校企合作 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市职教中心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纪实
聚焦发展瓶颈,破解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难题。市职教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从2012年开始,面向全市企业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工程实施后,紧扣企业发展需要,破解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难题。近年来,该校已与6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钢、九江、轧一、东安、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开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突出校企融合,创新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市职教中心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突出校企全面对接,通过训前问需、训中合作、训后回访,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运行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互动、共建,使校企之间相互开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出订单式培养、准员工式培养、联合办学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专业、产业、学业、就业和创业“五业贯通”,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提升。一是订单式培养。由学校按企业需求招收学员,依据企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习后,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考核合格的录用为正式员工,实现就业“零距离”的教育过程。二是准员工式培养。由企业招收员工,在上岗前,由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为期一到三个月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安全生产等培训,使学员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三是联合办学培养。为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市职教中心与市内2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厂中校”,由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确定教学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技能培训。
打造人才高地,提升市域企业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市职教中心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企业技能人才数量的大增长、质量的大提升,在企业中营造了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一是迅速提高了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全市高技能人才增加22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提高到22.1%。二是企业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已举办的253期各类培训班,涉及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机电技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印刷包装等六大类18个专业,累计培训2.9万人次,其中2137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12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5600人取得特种作业证。企业中学技能比技术的氛围更加浓厚,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先后有25人分获一、二、三等奖。三是技能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至2014年,全市企业职务发明专利达357项,有力助推了企业技改和自主创新。四是助推了全民创业。三年来,开展创业培训76期,涉及加工、商贸、餐饮、服务、养殖等行业,培训1815人,其中862人取得创业成功,为市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