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落实中央《意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浅谈

迁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落实中央《意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浅谈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5-06-03 14:34:39 1056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60多次谈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仅仅当作经济问题,“这里有很大的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一。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坚持“两山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午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实践中我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一味索取资源。如铁矿资源过度开采。不但绿水青山没了而且多数山变得满目疮痍,百孔千疮。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的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这个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两山论”深刻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对发展观作出了新的诠释。我们只有将“两山论”明记于心全力践行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收获了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已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如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所谓绿色生产,就是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地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这是中央对生产方式“绿色化”提出的目标要求。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因此造林绿化、种花植草改善生态任重道远。只有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了“绿色化”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环境才是我们理想的目标。
        严格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制定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和底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红线管控制度,就是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底线就是对环境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确保各类环境要素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才能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土地面积不减少,环保性质不改变。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背科学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只有各项制度的有序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保障。
        凝心聚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久久为功。在这一进程中既需中央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既需要价值层面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的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绝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必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凝心聚力,人人献计出力,用实际行动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