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三位一体”尽在创新产业园——亚滦湾全力打造生态保育、休闲娱乐、生产经营创新产业园见闻
记者穿行在园区的各功能区间看到,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随地势而建,高低起伏,纵横交错;路上、园中来往的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正在建设的工人们紧张忙碌、有条不紊,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一幅开心愉悦的观光休闲场景和紧张火热的建设景象不断出现在眼前,着实让人兴奋。园区入口东侧的两个黑色大型太阳能暖棚内,三三两两的管理人员正在给秧苗打蔓去须、梳秧理叶、采摘果菜,根根细线布满了大棚,吊起的棵棵秧苗茁壮、油绿,各种形状、颜色的果菜长势喜人,黄瓜大小如拇指,角瓜形状如飞碟,颜色或黄或绿或紫,夺人眼球。暖棚的南侧,是一座白色防虫网遮罩下的10亩开心农场,薄薄的网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晃眼,里面人头攒动。“这边的开心农场非常火爆,建成的121个地块中有近百户家庭已认购,大多数都已播种。”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介绍说。
记者随人流向园区的深处走去,一条宽阔的水泥园区路随地势高低起伏自东向西伸向远处,和路上方的一条由银白色钢结构建成的弧形拱状采摘长廊、两旁的绿色植物、路中的游人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置身其中,神清气爽。路南侧,随地形而栽植的牡丹苗枝繁叶茂,横成排、竖成行,白色、粉色、红色的牡丹花有的已经绽放,一条宽1米的彩色步道砖通向山坡高处,格外幽境。“这是油用牡丹园,占地50亩,去年已培育10万株秧苗。今年,为了养根壮苗、保证其经济价值,我们通过技术控制了牡丹开花,已经开的近期也要剪掉,目的是确保明年牡丹能形成规模、全部盛开,届时数万朵颜色各异的牡丹将竞相开放,真正形成花的海洋。”公司技术总监张增银一字一板地说,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非常适宜在这高燥向阳的沙质土壤上种植,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
记者沿园区路向南便来到了山坡脚下的花影湖水上项目区。一座偌大的人工湖环山坡而建,碧波荡漾。一条环湖而建的闭合道路上和堤坝上人流如织,水上一艘艘插有红旗的电动、脚踏游船上坐满了游客,在湖中游戏;湖边鱼鹰表演的渔船旁围满了游客,热闹非凡。记者从花影湖码头向西再向南爬过一个坡便来到了园区的最高处(海拔89米)———观景台。记者站在坡顶向四周眺望,整座园区一览无余,满眼的桃树一眼望不到边,郁郁葱葱,漫山遍野;山坡间一条银白色的采摘长廊似蛟龙随道路蜿蜒攀附在山坡间,大气、恢弘。“那采摘长廊我们将建设5000米,现在已经建好1800米,两旁全部种植了特种葫芦、丝瓜、葡萄等采摘作物;这西边是养殖区,近日将开工建设。因为桃叶是牛羊最好的饲料,牛羊粪又是桃树最好的营养肥,这样就形成了有机种植的良性循环,而且牛羊肉还可为生态餐厅提供原料……”袁平指着远处的牧羊群滔滔不绝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在2016年“五一”将全部建设到位并对外营业。届时,园区内所有景观全部形成,同时,我们将在产品深加工、细加工上做文章,切实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绝不浪费一分土地,全力打造生态保育、休闲娱乐、生产经营三位一体,规划合理、统筹发展的国家级农业开发创新产业园,全力建设迁安城市的后花园,为市民乃至冀东地区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亚滦湾国家农业开发创新产业园项目位于杨店子镇张官营村东、祺光路南,张马公路穿园而过。由市顺康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占地30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是唐山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是我市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高科技产业一体化、休闲农业与都市农业全面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一项美化家乡的富民生态工程。项目分四大功能区,分三期建设。一是入口科研展示区,占地45亩,布置桃形景观大门、桃心广场、科研办公区、科研观光温室、科研苗圃等。二是市民农园参与区,占地212亩,布置农耕乐园、牡丹园、创意农业智能温室、瓜果采摘长廊、美味采摘园等。三是户外休闲娱乐区,占地263亩,布置垂钓乐园、特色烧烤、亲子乐园、桃花宴生态餐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等。四是规模种植生产区,占地480亩,以桃品种规模种植区、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祈福林等采摘观光果园为基地,打造特色桃文化农业园,以桃树种植为主,通过景观雕塑、小品的表达手法融入桃文化元素,做足采摘文章,同时进行桃果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打造迁安独具特色的桃文化生态农业园。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采取“果桑油”模式进行建设,即栽植鲜食、加工、观赏等优质品种桃,树下种植花生,油用牡丹等矮秆作物,采用桑树作为分隔各功能区的绿色篱笆,同时,建设20个日光温室,开发高标准设施果菜。二期将在祺光路北及高压走廊以南流转土地2000亩,在一期基础上扩大完善,同时发展养殖业,初步形成“果油畜”的循环模式。三期重点是进行深加工、果菜储藏,计划建成桃加工生产线一条,2000立方米冷库一座,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4100余万元,流转沙坡地1009亩。现代采摘区3栋10亩的暖棚、3栋6亩的连栋春秋冷棚已经投入使用。园区内水、电、路已建设完成,打井6眼,现代化的灌溉设施管网全部铺设到位,已铺设各种道路1万多延长米,游人步道砖1000米,在低洼积水处建设观光湖50亩,现已蓄水并形成景观。2014年各类农作物收获近40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