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写传奇 输出绿色GDP
河北迁安。孟国武 摄
长城网唐山4月8日电(记者 张光明 贺宏伟 邢丁 李晓娜)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在河北迁安,这话用在如今钢铁业寒流之下突围的企业身上,怕是再恰当不过。
刚刚列入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的迁安富含铁矿,素有“铁迁安”之称。近年来,受环境压力和钢价跌跌不休的影响,对于许多焦化、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型民营企业来说,要么转型发展,要么淘汰出局。抉择面前,他们多数人选择了转型发展、二次创业。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迁安思文科德集团公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长城网 邢丁 摄
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长城网 邢丁 摄
凤凰涅槃 在跨界转型中浴火重生
日前,在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会议室,董事长叶金保向记者介绍生物制药产业时,侃侃而谈。而在几年前,他对于生物制药而言,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十几年来,叶金保在迁安可谓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创办第一家民营钢铁厂;第一个“拆小上大”,使产能翻倍;而在钢铁最红火的时候,他把厂子卖了,完全退出钢铁,转向生物制药。
“坐等乌云压城,不如未雨绸缪。”叶金保回忆说,自己曾经的钢厂高炉倒下的一瞬间,他知道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道路已经行不通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辟蹊径奋力一搏。
向什么方向改?怎么改?叶金保开始重新摸索。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他考虑到现在人们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紧,从而导致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多发,于是他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合作,并投资1亿多元在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利用生物诊断试剂通过血液、分泌物等对患者进行监测,从而实现对病情的早期诊断。
自2008年开始,叶金保每年都从钢铁行业积累的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用于生物诊断试剂的研发。2009年,他停掉了自己年产200多万吨的金丰钢铁公司,一心一意在生物技术领域勇往直前。
隔行如隔山,从一个钢铁起家的“钢老板”跨界转型做生物诊断试剂并不容易,挑战超出他的想象:研发难,销售难。迄今,已投入4亿多元,还没赚到钱。可叶金保清楚,转型之路不是坦途,他不言放弃,依旧“任性”地前行。
“我要做迁安的转型标杆,再难也要挺住。”叶金保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令他骄傲的是公司的部分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已成功完成了20多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如今,英诺特的核心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基因重组抗原,填补了河北省空白,成为河北省生物体外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
现在,叶金保心中已经谋划了更为宏伟的蓝图: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基础上,逐步向医疗仪器、食品检测、生物制品(疫苗)等产业进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高素质、专业化的企业团队,开发产品100个以上,销售突破5亿元,力争3至5年成为创业版上市企业集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