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孩子近视达到300度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燕平
两个月前,两岁半的小瑞被诊断患上了300度近视,从唐山到北京,小瑞父母几乎找遍了所有能够治疗眼睛的医院,治疗花费近万元。
小瑞父母透露,和小瑞一起治疗的同龄孩子还有7个,最小的才1岁6个月。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父母图一时省事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哄孩子,导致现在孩子视力下降,又得费时费力花大价钱为孩子做康复治疗。
电子产品当保姆,省事不省钱
两个月前,小瑞经常揉眼流泪,被带到医院检查,发现竟有300度近视,医生告知很可能是用眼过度和长期刺激造成的。
“小瑞的爸爸过年的时候买了一部Ipad,孩子经常玩上面的切水果游戏,我没空看他的时候,就下载一些喜羊羊的动画片给他看。本以为这样挺省事儿,哪知孩子的眼睛却近视了。”小瑞母亲说。
和小瑞一起在北京某医院就诊的还有7个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6个月。电话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一名为先天性遗传外,其他6名孩子都因长期玩平板电脑和手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弱视、近视和斜视。
“孩子对手机很好奇,只要给她玩手机,我就能脱开身干点儿别的事情,图了一时省事儿却害了孩子,我和她爸爸都后悔死了。”彤彤的母亲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三岁的彤彤已经对手机上了瘾,不让玩就哭闹不停。
据医院方面透露,近视低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成为一大主因。“人类是高级动物,会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身体机能,眼睛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平板电脑和手机,就会慢慢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导致近视。”唐山眼科医院近视眼中心主任张庆生表示,有的家长图省事儿,用电子产品当保姆,一旦孩子对其产生依赖甚至上瘾,眼睛就很容易近视,到时候就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为当初的“偷懒”买单。
“买”回孩子健康双眼价钱不低
图省事的家长们只算了时间帐,却没人算经济帐。针对康复治疗费用,记者进行了进一步的采访。
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治疗,小瑞的父母在北京一家大型眼睛康复中心为小瑞挂了号。“每周去两次,两个月一个疗程,一次500块钱,加上来回的车费,我们花了1万多块钱了,只要孩子的眼睛有好转,花再多钱也值得。”小瑞父亲说。
比起北京的治疗费用,唐山一些眼睛矫正机构的价格要相对低一些。记者走访了市内五家视力矫正机构,基本都是按次收费,一疗程最少10次,单次价格在30元到300元之间浮动。比如唐山明可眼镜视力矫正中心万达店,治疗近视的收费标准为900元20次。而这样的价格,在唐山市内的视力矫正机构中只能算中低水平。
此外,用于治疗近视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为了让孩子恢复视力,一些家长不惜高价购买。在西山道一家医疗保健器械售卖店记者看到,治疗近视的保健仪器有三种,其中一款产品的价格高达2300元。店内售货员介绍说,“这款产品的价格是同类产品中比较高的,但销量还不错,周六一天就卖出了3台。”还有一款1260元的视力矫正产品,因为电视广告天天播,近期也非常畅销。
在这家店里,记者采访了前来购买矫正仪的肖女士,她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否有效,就是觉得贵一点的可能质量就会好一些,买一台回家给孩子试试。”
家长不要在孩子近视后才后悔
一时偷懒酿成苦果,又不惜重金进行治疗,经历过此种历程的家长确实不在少数。采访中有些家长后悔地说,“为了省点事儿让孩子遭这么多罪真是不值,和这么高的康复花费相比,省的那点事儿真是不值一提。不管花多少钱,孩子的视力能恢复还好。如果恢复不了,那我得内疚一辈子”。
目前,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几乎已经达到了普及的地步,而“电子保姆现象”也非常严重。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指出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
唐山明可眼镜视力矫正中心万达店店长刘晖说,“来店里治疗的孩子,没有不会玩电子游戏的,两三岁的孩子就玩得特别熟。保护孩子的眼睛,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很多孩子刚治疗完,看见家长在玩手机游戏就马上又凑过去,非常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时就这样,何况在家里”。 张庆生主任也建议家长,绝对禁止孩子玩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控制孩子玩平板电脑的时间,每天可以玩一至两次,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