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积极帮扶民族乡村发展
采取多项措施 不断加大力度
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积极帮扶民族乡村发展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寇胜利、李鹏)公路修到民族乡村,甘甜的饮用水送进少数民族群众家里,民族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新建的民族小学、幼儿园宽敞明亮,科技帮扶、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使他们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我市民族乡村发展工作,把全市3个民族乡村,2个少数民族占主体的镇,226个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安排部署由21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帮扶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度,先后实施了教育、医疗、饮水、灌溉、道路等多项民生工程,改善和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全市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加快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使民族乡村发展与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2012年,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民族乡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通知》《唐山市2012年度帮扶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部门帮扶民族乡村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结合帮扶进展适时召开了全市帮扶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工作调度会,推动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要求各成员单位在谋划、安排年度工作时,从全市民族工作形势和任务出发,本着对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精神,把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乡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作为本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对民族乡村的帮扶和支持力度。21家民委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帮扶工作目标,确定了农田灌溉、饮水安全、道路交通、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等40余个帮扶项目,并深入推动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来,市民委各成员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2450余万元,为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办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称赞。
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发改委积极将民族村饮水工程纳入今年报省工程,予以重点支持。市水务局投资390万元,为玉田县林头屯乡2个满族村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使民族村群众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并在遵化马兰峪及玉田杨家套等7个村发展节水灌溉8620亩,铺设节水管道8.12万米,实现了田间节约、高效用水。市交通运输局改造民族乡村道路4.6公里,建设民族村招呼站牌50项,方便了群众出行。市民宗局积极争取省级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重点村,全市有5个民族村被纳入,一帮三年,重点解决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乡村产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市科技局加大对民族企业支持力度,年内为美客多公司争取省、市科研资金55万元,帮扶其在东陵满族乡建立了优质苹果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有力带动了民族乡经济发展。市林业局通过绿色家园创建活动,为全市民族村争取市级苗木及补偿资金1200多万元。市税务局为少数民族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税收政策环境。市农牧局帮扶遵化官房满族村发展奶牛养殖,帮扶遵化义井铺满族村发展100个无公害蔬菜大棚,帮扶丰南东望马台满族村扩建80亩生猪养殖园区。市商务局积极向省商务厅申请畜禽定点屠宰厂,使迁安宏月畜禽定点屠宰厂成为我市第一家经省商务厅备案的清真定点屠宰厂。
民族乡村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推进。市卫生局为遵化5个民族乡(镇)建起了达到省颁标准的卫生院,把民族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8%,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病有所医。市人社局实现了民族村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就业技能培训民族村农民613人,推荐就业岗位1.6万人次,为民族村村民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3万元。市体育局优先为民族村安装健身器材,实现了民族村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市教育局落实民族学校教育经费投入高于普通学校20%的要求,为全市25所民族学校改造了危旧校舍,投资594万元新建开平区夏庄回民幼儿园。市文广新局为81个民族村建立了农家书屋,5家目前正在施工,剩余145个村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我市新编大型历史剧《香妃与乾隆》被省民宗厅、省文化厅确定为唯一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6月8日、9日,《香妃与乾隆》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公演,得到首都观众一致好评。《香妃与乾隆》荣获本届会演创作金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奖、优秀组织奖4项大奖以及导演奖、编剧奖、舞美奖、演员奖4个单项奖,主要演员罗慧琴、张俊玲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河北省和唐山市争得了荣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