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市闫家店乡“新大环卫公司”走访记

迁安市闫家店乡“新大环卫公司”走访记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9-10 09:08:52 933阅读

<p>    <strong>编者的话:</strong></p> <p>  地绿山青,美在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也是一项攻坚战,全省许多地方的农村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新点子、好办法,可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农村一线采访,从今日起在“一线观察”栏目中将陆续介绍这些好做法。</p> <p>  每天清晨6时,迁安市闫家店乡李菇店村的李二群都会套上橘色工装,扛起扫帚走上街头,他负责村里三条街道的清扫工作。2个小时后,清运工张爽就会开着蓝色清运车,将垃圾运往不远处的无害化处理中心。</p> <p>  从2010年5月开始,经过两年多的摸索,闫家店乡建立起乡环卫队、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真正实现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理一条龙作业,用市场手段实现了农村环境长效保洁。</p> <p>  <strong>咱乡有了环卫队</strong></p> <p>  “通过环卫公司给咱们搞卫生,现在环境好了,处处干干净净,出来转转心里也舒坦。”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迁安市闫家店乡李菇店村村民宫玉淑赞不绝口。自从有了新大环卫公司,闫家店乡以往“脏乱差”现象已经被整洁优美的环境所取代。</p> <p>  据闫家店乡城建办主任兼环卫所所长许增介绍,以前各村环卫工作由各村负责,全乡每年仅用于“五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治理的费用就超百万元,但效果并不明显,形成了“清了乱,乱了清”的恶性循环。而且垃圾搬家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是村内的垃圾运到村外就算完事,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群众反映强烈。</p> <p>  “我们是应乡里要求成立的,全面负责全乡17个行政村和商业街道的垃圾清运工作。”新大环卫公司总经理宋玉如介绍说,“我们按照每100个农户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了80多名保洁员,实现了农村保洁全覆盖。”“我负责4条街道的打扫工作,每天扫两次,村民门前垃圾桶内的垃圾一天收两回,一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累不着!”60多岁的保洁员李二群说起眼下这份工作很满意,“既不耽误下地,也误不了接送孙子上下学,还能挣到钱,挺好的!”李二群每月收入600元,每天,当他将垃圾清扫集中后,环卫公司的清运车就会将垃圾运走处理,村里的街面日日干净整洁。</p> <p>  新大公司共装备了4辆垃圾清运车,1台装载机和1辆洒水车,招聘了司机和保洁员共90余名工作人员,每天光支出就超过2000元,如何维持公司运营呢?</p> <p>  许增解开了笔者的疑问,“我们把全乡的街道保洁工作按每人每年35元标准承包给新大公司,既能保证新大公司微利运营,又不会给乡财政太大压力。”许增解释说,迁安市根据镇乡人口规模,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补助村级保洁人员工资和垃圾清运费用,而乡里按照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一年下来,乡里只承担十几万元的费用。“虽然盈利不是很多,但这项投资很值得,看着农村环境日渐变好,打心底里高兴。”土生土长的宋玉如坦言,成立环卫公司营利不是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想改变家乡面貌。</p> <p>  <strong>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杜绝“二次污染”</strong></p> <p>  垃圾清扫、运输的难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p> <p>  闫家店乡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3吨,这么大量的垃圾如何处理?“我们一开始在有矿的乡镇租了一个废弃矿坑,准备运到那里集中填埋。”宋玉如说,“但只实行了半年多就运转不下去了,一是租用矿坑场地太贵,再就是运输成本太高。”</p> <p>  许增表示,经环卫公司测算,每吨垃圾的运输成本都快赶上清扫成本了,“一块西瓜皮的运费比一块西瓜还贵”,而且不管如何填埋,这些垃圾也是“搬了家”,没有消失掉,遇到洪水等自然灾害,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p> <p>  农村生活垃圾七八成都是可降解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最经济有效。为此,闫家店乡2011年底投资450万元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并委托新大环卫公司运营。</p> <p>  8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坐落于闫家店乡芝草坞村南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远远望去,蓝瓦白墙的厂房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干净。屋外,工人们正在进行垃圾分拣,将可回收垃圾堆放一旁。走进屋内,一个水银色的处理器与三个白色大罐组成了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这里主要是碳化焚烧区和烟气处理区,我们采用的是先进的碳化消解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使用任何燃料,处理范围广,可处理生活垃圾中除金属、土石、玻璃以外的所有废弃物。”闫家店乡宣传委员王大为解释说,这套设备减量化效果明显,碳化处理后的灰粉质仅为处理前垃圾重量的二百分之一到六百分之一。“运行过程中只有少量烟气排出,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真正使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现在中心可年处理农村垃圾1100吨,生产有机肥料3吨。”</p> <p>  王大为表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目前有点“吃不饱”,“按照设计,日可处理垃圾6吨,今后我们计划将临近乡镇的垃圾运到这里处理,适当收取费用,同时也可利用分拣出来的废弃沙石作为原料压制再生砖。”</p> <p>  <strong>市场化运作方式还需不断完善</strong></p> <p>  如今,闫家店乡已经摸索出一条农村环境治理的市场化之路,但王大为坦言,这条“趟”出来的道路还只是试验阶段。“这里说的市场化,保洁服务是由政府买单的,我们今后将探索一条真正的市场化之路。”王大为所谓的市场化之路,是比照城市小区缴纳物业费的方式,让村民“买”街道保洁服务。</p> <p>  “等到村民真正认可环卫公司的服务,我们计划分步骤收费,一开始会按每人每年10元标准收费。这样,百姓也容易接受,政府也会减轻一些财政压力。”采访过程中,王大为几次谈到,闫家店乡农村环境治理是在“趟”路,“我们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最终是要形成群众适当缴费,政府相应补贴,企业微利运营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农村环境长久保持整洁。”</p> <p>  王大为称,闫家店乡在探索出农村环境市场化治理模式的同时,也为这一模式的顺利推行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出了监督管理措施。</p> <p>  与环卫公司接踵成立的就是闫家店乡环卫所,按照职责要求,环卫所每月根据环卫公司服务质量定期拨款,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街道卫生,如发现问题,及时给环卫公司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p> <p>  除了考核环卫公司工作,闫家店乡还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给村干部加压,每村明确一名村干部,监管农户乱堆乱放。同时,对建筑户实行建筑垃圾清运保证金制度,并聘请老党员为义务监督员。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考核管理办法》,对各村环境卫生保洁情况进行巡查和安防,对各村环境治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环境卫生不合格的行政村和村干部不得评为优秀。<br />  </p>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