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孙东升照顾截瘫夫妇29年[图]
“一家人”其乐融融。尹景利 摄
29年前的一次偶遇,开启一段长达29年的爱心守护之旅。从最初出于同情施以援手,到生活中的密不可分,再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宾馆维修工孙东升与素昧平生的一对在大地震中高位截瘫的夫妇“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帮大哥一把,心里踏实!”
“嫂子,新装的晾衣架够得着么?”“大哥,新买的蓄电池能放几个小时音乐?”
8月30日中午,秋老虎发威,天气闷热异常。在唐山市路南区惠民楼一套干净的两居室里,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宾馆维修工孙东升,挽着袖子检查厨房的下水管,不时扭过头和坐在轮椅上的杜铁忠、刘桂芹两口子说着话。
这样的场景,对于杜铁忠夫妻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他比我亲兄弟都要亲,有啥事儿都想招呼他,有啥话都愿意和他念叨念叨。”65岁的杜铁忠对笔者说道。
29年来,孙东升隔上几天就要到杜大哥家串串门,看看有啥活儿没有。“大哥大嫂地震后高位截瘫,膝下又无儿女,有啥事儿,我就上!”孙东升说的是真心话,打从刚开始接触杜铁忠,他就特别同情这个大自己6岁的老大哥,发自真心地想帮一把,因为“帮大哥一把,心里踏实”。
第一次见到杜铁忠,是在1983年孙东升刚到厂子里不久。那次杜铁忠到厂里找熟人修轮椅,旁边的工友对年轻的孙东升说,杜铁忠原来也是这个厂里的工人,在唐山大地震中两口子都把腿砸残了。得知这些,孙东升心里很不是滋味,见杜铁忠要等的工友迟迟未归,便赶上前说:“大哥,这车我帮你修吧。”
一边修车一边聊天,俩人居然特别投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这些年,可没少麻烦东升。”杜铁忠的老伴儿刘桂芹说,有一回杜铁忠的轮椅不知道为什么动不了,把孙东升找来后,他几乎把整个车都拆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检查,后来又骑着车子去买新配件,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瞅着到了饭点儿,任杜铁忠两口子怎么挽留,孙东升也不肯留下吃饭,坚持回家吃过饭后回来接着干活。
刘桂芹说,这一来一去,骑车子得一个半小时,真是心疼他。“29年了,他三天两头过来帮咱们,实心实意地干活,一顿饭也没吃过我们的。”
“大哥的事,永远放在第一位。”
29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从最初出于同情施以援手,到生活中的密不可分,再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份关爱已在岁月中变成习惯,让孙东升和杜铁忠建立起一种超越血缘的兄弟之情。
“大哥的事,永远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孙东升母亲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正准备过去陪护的孙东升接到了杜铁忠打来的电话,说家里的水管崩了。“说实话,那时候心里真有点烦!”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孙东升有些哽咽,但最终他还是嘱咐妻子看护母亲,自己骑上车子赶去修水管。“其实大哥也很心疼我,能坚持自己做的事他都自己做,只有解决不了的事才会告诉我!”
“我俩无话不谈,他经常开导我。”杜铁忠深有感触地说,2010年11月,52岁的弟弟突然去世了,自己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东升知道后,专门来家里陪我唠嗑,还三天两头打电话嘱咐我想开点,注意自己的身体。”
杜铁忠搬家前住在平房,只要碰到刮风下雨天,孙东升下班后都是先到大哥家看看。如今,杜铁忠搬到楼房居住,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儿少了些,孙东升依然经常打电话,隔几天就要骑车子过来看看。“几天不打电话,就觉得少了点啥!”
“每个人内心里都想帮助他人!”
多年来,孙东升一直默默付出,直到后来同事们偶然遇到前来探望孙东升的杜铁忠,才从杜铁忠口中知道,二人没有亲戚关系,孙东升是在义务照顾他们夫妇。孙东升的义举感动了身边的同事,爱心开始在工友之间传递。平日里杜铁忠家有什么事,工友们知道了都会主动去帮忙。每逢节假日,唐钢宾馆的职工还会分批到老杜家洗衣服、擦玻璃。“公司里对我也很支持,在杜大哥家装修的时候,领导专门给我和一位工友放了两天假,让我们全心全意到杜铁忠家里帮忙。”孙东升说,如今逢年过节,宾馆都会派人带着礼品到杜铁忠家中看望。“今年春天,听说老两口震后从没照过一张像样的照片,宾馆还特意安排专业的摄影师到老人家中为老两口照了张合影。”
难得的是,孙东升的妻子对照顾杜铁忠老两口的事也相当支持,逢年过节和孙东升一起来杜铁忠家里探望,两家人越走越亲近。闲来无事,孙东升会推着杜铁忠去外面转转,边散步边聊天;兴致好时,杜铁忠则和老伴演奏一曲,让孙东升连连夸赞……
如今,孙东升每次来看望杜大哥夫妇,都要听刘桂芹弹奏电子琴。“每个人内心里都想帮助他人!”孙东升说,在欢快的音符中,可以听出老杜对生活的热爱,也能感受到每个好心人爱心的流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