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社区律师服务省会394个社区

社区律师服务省会394个社区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8-31 08:21:53 630阅读

  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法律服务

  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也应及时发现解决在基层———本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今年5月23日,石家庄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司法行政服务进社区”活动,各小区内专门为居民设置了一个橱窗或一个提示牌,司法行政人员把法律援助、司法公证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司法行政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活动开展3个月以来,在市内五区全面推开,实现了394个社区全覆盖。

  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社区设置“司法行政服务橱窗”和司法行政服务提示牌、设立法律服务律师会客厅(站)、开通固定服务电话、对口法律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制定《司法行政进社区年度工作计划》、签订《常年法律服务协议》。记者走访发现,各社区“司法行政服务橱窗”不仅公示着社区对口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联系方式,还有法律援助、社区调委会、司法考试咨询、医疗鉴定中心等的法律服务专线电话以及法律服务效能监督和投诉电话。社区法律服务律师会客厅(站),由对口服务社区的律师定期上站解答社区居民法律咨询。各法律服务机构为对口服务社区确定的固定服务电话,由专人值守、接听、受理。

  司法行政进社区开展以来,让广大老百姓感到最方便的就是,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以往看起来深奥、遥远、专业的高质量的各项法律服务。

  社区律师就在身边太方便了

  8月28日上午,东苑街道办事处再次在国际城小区开展了司法行政进社区的集中咨询活动,活动之后还开展了座谈会。“我就觉得有律师在身边真是太方便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麻烦和问题,有不明白的法律困惑都可以咨询社区律师。”昨日在活动现场,国际城小区的居民代表们纷纷表示,社区的黄律师给大家解决了身边很多的麻烦事儿。买房子、婚姻家庭纠纷很多问题她们都咨询了黄律师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我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对小区的情况非常熟悉。”服务该社区的黄律师表示,为了方便给大家提供法律服务,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居民们可以通过居委会或是小区里的法律服务橱窗很方便地找到她。

  最让居民满意的是,在社区律师的帮助下,经过居委会、物业公司多方努力,困扰了国际城小区多年的“沿街商业门脸尤其是饭店扰民问题”有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原来,国际城二期的很多沿街一楼商业门脸都在经营者餐饮,饭店的油烟味、喧哗声经常搞得楼上的居民家里不敢开窗子,尤其是到了做饭时间。如果关上窗,经常会有油烟味通过烟道串到居民家里———居民、物业公司、居委会、经常被告状的饭店都为此问题感到很苦恼。

  在服务该社区的黄律师的帮助下,居委会工作人员联系环保、城管等部门,建议沿街饭店安装油烟净化器,并共同研究了解决办法,适当提高沿街饭店商业门脸的物业管理成本,降低受干扰的居民业主的物业管理成本———困扰了该社区多年的老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公证原来和大家关系这么近

  说起公证,很多人都会想到彩票开奖的公证。通过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公证员上门服务解决了很多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居民对公证也有了更深刻地了解。“省会又一对夫妻已经能够通过协议在民政部门和平地办理了离婚手续,而且男方马上要到外地工作,可夫妻曾经共同购买的房子贷款还没有还清,男方担心将来按揭完毕双方再理论房子的分割时会有麻烦,找到了我们,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两人都不想给孩子留下父母为离婚争吵的心理阴影。”进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的燕赵公证处公证员王延节告诉记者,接受求助后,她建议两人做了一份离婚协议的公证。公证不仅效率高、省时,而且费用也低。当事人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没想到公证还能解决身边琐碎的家务事。

  省会一小区居民贾大爷的老伴去世了,家有两儿两女,贾大爷在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中找到公证人员说:“我百年以后,房子和财产要留给4个孩子平分,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公证人员给大爷解释,“按照《继承法》,您的财产肯定是要在子女间均分。”可老人说:“不行,我担心到时候我的儿女们因为此时闹起来。这问题解决不好,我睡不好觉。”看老人非常执着,公证员建议老人做一个遗嘱公证,把担心的问题写清楚、提前解决好。老人欣然接受了公证员的建议,在做完公证后,贾大爷高兴地说,“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在桥东区华夏家园开展法律服务的太行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不仅为该小区的多位居民解决了买商品房受骗后的退款问题,还为一家改制企业的职工进行公证服务,在与公司谈判过程中,为大家的工资待遇、养老金等问题把关,得到了职工们真诚的信任和感谢。

  法律援助为困境者排忧解难

  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在桥西区的君晓家园开展时,在该小区附近一家药店工作的女士前来求助,原来该女士是在药店打工的,在省会举目无亲的她出过车祸,受伤的小腿还需要二次手术,想想自己还要去找肇事车主要二次手术的费用,她心里很犯怵。看到小区有法律服务的活动,就直接求助过来了。律师了解了这位女士的情况后,决定为她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依法帮她解决二次手术的费用问题。

  桥东区北二环西社区低保户武女士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其丈夫原在某单位打工,后因病去世,单位拖欠其工资1万余元。因其丈夫夫未与企业签订书面用工合同,且工资卡也查无下落,单位拖欠其丈夫工资一直未给付。武女士多次与其单位交涉,对方一直否认双方有用工关系。后向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因证据不足败诉。在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开展后,驻社区北华律师事务所赵鹏律师得知此情况后,主动提出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并多方收集证据,经与其夫用工单位多次协调后,该单位最终支付拖欠工资8000元。

  律师调解让纠纷邻里握手言和

  长安区和平社区某楼501室卫生间地板漏水渗进401室,因维修期间一周不能启用卫生间,两家因维修问题发生纠纷。401室认为应及早维修,501室觉得在酷暑季节,一周不能用卫生间,生活极为不便。双方找到物业进行调解,调解无果。物业工作人员看到小区的司法行政服务提示牌便与派驻律师联系,请他帮助调解。律师先从相邻权关系作为切入点,指出相邻权关系的核心就是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又从邻里间互谅互让、低头不见抬头见,远亲不如近邻的角度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双方达成协议:401室负担500元的维修费,501室负责在一月内修好漏水管道,两家握手言和。

  法律服务覆盖省会394个社区

  目前,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已覆盖了全市394个社区,市、区司法局以及各办事处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积极部署。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尽心尽力,为各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已为各社区设立司法行政服务橱窗369个,悬挂提示牌8490块,发放法制宣传资料8万多份。

  自今年5月23日“司法行政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省会市内五区已经组织各种法律咨询活动150余场,共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5000多人次,涉及房产继承、分割,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离婚纠纷及宅基地权属争议等内容。其中社区律师义务代写法律事务文书100余份,办理公证事项32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近400余起。

  此外,“司法行政进社区”工程的综合服务电话12348,配置30名律师轮流值守,24小时解答市民咨询。(记者蔡艳荣)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