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读者匿名资助3名灾区学子每人千元

老读者匿名资助3名灾区学子每人千元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8-27 08:33:54 623阅读

  涞源灾区3名特困学子学费无望,几欲放弃学业,感动人物车志忠呼吁社会救助(本报8月19日曾报道)。8月25日,本报一位老读者特意委托记者给每名学生送去了1000元助学金。“这1000块钱,就像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其中一名学子的母亲说。

  匿名老读者雪中送炭

  “好心人的关心让我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等我毕业后也一定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8月25日,家住涞源县杨家庄镇肖家峪村的刘龙飞迎来了开心的一天,正在为学费发愁的他,幸运地收到了1000元助学金。和刘龙飞一样,特困学子赵兴华、侯静雪也分别收到了1000元助学金。

  原来,本报8月19日刊发了涞源灾区3名特困学子学费无望几欲放弃学业,“2005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希望工程发起人之一、涞源县政协原副主席车志忠呼吁社会救助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一位《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的老读者,特意委托记者给每名学生送去了1000元助学金。“这1000块钱,就像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刘龙飞的母亲高建玲对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资助人连连道谢,一再称“谢谢好人啊!感谢好人啊!”

  再穷不能穷教育

  距离“7·21”洪灾已经一个多月了,但灾区的家园还是一片狼藉。记者在刘龙飞家看到,门口至今还挡着一米多高的防洪沙袋。院子里晒着好多满是泥巴的衣物,有冬天的棉袄,还有秋天的毛衣。屋子里十几袋玉米已经全部变烂发霉,弥漫着刺鼻的霉味。“水最深的时候,淹没了窗台,柜子、板凳都漂了起来。真的就像日本海啸似的,吓得我都蒙了。”母亲高建玲回忆起洪水突袭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那天逃生时,她从家里只抢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个就是自己治疗哮喘的药盒。“这两样儿都是我的命根子啊!”

  耕地毁了,房子淹了,眼下刘龙飞一家每晚只能借宿在高家庄二舅家。此前,他家里就非常困难,爷爷82岁,父亲眼睛不好而且右手残疾,母亲患有哮喘病,妹妹刚升高三。今年遭遇洪水,村里房屋大面积倒塌,他家是该村6个重灾户之一。

  采访时,记者没有见到刘龙飞的父亲刘四月。家人说,为给儿子凑学费,水灾过后刘四月就到外地打工去了。有着高中学历的高建玲意味深长地跟记者讲,再穷不能穷教育。

  据了解,和刘龙飞同样境况的还有他的同学赵兴华和侯静雪。赵兴华是涞源县王安镇二十亩地人,是上次暴雨雨量最大的地方,达348.8毫米。家里的地、房子都毁了,一无所有,一家人现在搬到冯村的姨家借住。母亲张淑英有红斑狼疮,需要常年服药,父亲赵彩辉现在只能在县城找零工干,赵兴华还有个弟弟上学,目前一家人生活很困难。

  侯静雪是涞源县金家井乡北坡底村,这次也遭了灾,而且父母身体均不好,同样面临着交不上学费的困难,愁得嘴角直起火泡。

  有一种这样的尴尬

  今年高中毕业的刘龙飞,考取的是西南民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美术、走特长,是老师帮他选择的,但他不知道会很烧钱,考上大学学费也高。家里靠借凑,咬牙供他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和美术集训。他考上的这所大学每年需要学费7200元加学杂费2000元,对他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8月30日,是她交学费的最后日期。

  赵兴华考取的是闽江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每年学费7200元,住宿、学杂费1600元。侯静雪考取的是吉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提前批A),学费5940元,住宿费、学杂费2485元。她们选择学艺术也是刚升到高中时,听从了老师的意见。“明明是穷孩子,却考上了‘贵族学校’!”家里人的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当地一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说,像他们3个考生这样的情况在当地还有很多,社会上都以为学艺术的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孩子,不缺学费,甚至一些公益助学活动都不涉及他们。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涞源的情况很特殊,许多穷人家的孩子被老师指导学了艺术,这样高考得中的几率增大。可是,今年遭了灾,艺术生的学费又高,所以更加困难。这种带有地域特色的就学尴尬,让当地的学校和家长陷入纠结之中。

  一场暴雨给我省涞源、涞水等县市造成巨大自然灾害。随着大学生入学日期的临近,灾区的学子心急如焚,希望更多的好心人帮他们一把。(记者 静冬 韦佳)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