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白石:精神文明是环境建设之魂
精神文明是环境建设之魂
———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白石
记者: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30余年了。此次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提出的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十六个字总目标包括了“开放文明”,并将“文明素质好”作为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白石:作为一名精神文明战线的“老兵”,我当然很振奋。因为精神文明建设确实相当重要。这么说不是“王婆卖瓜”,而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佐证。从理论上说,人是环境的主体,我们既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又是创造者。而精神文明工作恰恰是做人的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无论哪一时间段,无论哪一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环境就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松,环境就差。所以小平同志才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么说好像很抽象。不过具体看来也是如此啊。一个地区如果人的理论素养低、思想保守、眼界狭窄,那就会固步自封,丧失生机和活力;如果党员干部不敬业、以权谋私,缺乏职业道德,那么就会导致党政部门工作效能低下,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市场主体投机取巧、不讲诚信,市场环境的公平就没有保障;如果自私自利盛行,不讲互帮互助,社会环境必然冷漠缺乏温暖……谁愿意在这样的地方投资兴业生活?这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环境的关系。而精神文明建设同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不单单需要投入和技术,更需要形成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人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道德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我认为,说“精神文明是环境建设之魂”一点也不过分。
记者:在我们的印象中,您一直在为精神文明建设“鼓与呼”,您多次谈到加强软管理的效果要比加强硬管理好得多,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白石:社会管理包括硬管理和软管理:硬管理主要靠法律法规、政法机关、警察监狱等,是一种威慑;软管理主要靠道德,即荣辱、廉耻引导人们的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软管理是一种正向的引导机制,硬管理是一种反向的预防机制,两者缺一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强软管理的效果要比加强硬管理好得多。因为如果人人都不讲道德,都去触犯道德底线———法律,就会造成“法不责众”的问题,恐怕再多的警察也没有用。精神文明建设忽视不得、松懈不得,所以必须提醒一些地区、一些领导,要像重视硬管理一样重视软管理,否则我们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恐怕要吃大亏的。
记者:但不少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虚”,在如何同环境建设结合上感觉一头雾水;另外,(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还有人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善环境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才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白石:精神文明建设确实是“务虚”的,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虚功实做”。它的一切工作内容都同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工作的结果本身就是发展环境。当然,要把“虚功”做实,关键是找准载体和抓手,做这个工作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说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急功近利,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确实不像搞经济建设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那么直接和直观,需要的是长期积累,是“慢火炖”。因此,对于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来说,它往往不表现为显绩,而表现为潜绩甚至隐绩。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由。应当看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对改善“两个环境”功莫大焉,“青县现象”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思想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大胸怀,树立长远意识,耐下性子,长期不懈地抓,深入持久地抓;实践证明,抓抓停停只能是前功尽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改革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把改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让“软实力”能真正硬起来。
记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提出,推进“两个环境”建设,关键是在“着力”二字上下功夫。具体到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您认为应在哪些方面“着力”呢?
白石:我认为当前最现实的还是集中力量把“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抓好,不断推向深入。
“善行河北”活动开展半年多来,成效明显,在全省形成了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的良好氛围,在省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人们都知道“河北好人多”,这不就是我们的环境和形象吗?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关键是能不能坚持下去,任重而道远啊!
所以下一步,我们要乘势强化认知、践行、引领,使“善行河北”的典型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久久为功,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要强化典型示范,让“善行河北”的每一个典型,都成为改善河北环境和形象的一面旗帜,团结吸引更多的人向善行善。要把学习雷锋、“善行河北”、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推荐评选的重要条件,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善心涌动、和谐文明的良好环境。要广泛宣传河北大地民风美、燕赵之乡善意浓,努力做到让河北人自己感觉“河北好”,让外省人评价“河北好”,让来河北创业发展的人传播“河北好”,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经商投资、创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善行河北”旨在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敬业之风、孝敬之风。其中,诚信与发展环境的关系更直接更紧密一些。今后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我省有什么打算?
白石:诚信与否与发展的关系确实很密切。一些企业一夜之间就垮掉,为什么,我们仔细想一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缺德”而破产的。相反,市场主体经营讲诚信,就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发展壮大。比如说柏乡粮库,能成为全国粮食企业的金字招牌,就是因为领头人尚金锁坚持诚信经营。保定“油条哥”刘洪安也是“诚信经营不吃亏”典范。
要大兴诚信之风,需要不断引导群众、觉悟群众。近期,我们计划推出一批诚信立业、文明生财的企业典型,对其进行舆论褒奖。同时,通过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存在的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防线,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公平经营,进一步营造文明的市场环境。
记者: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呢,各级文明办系统将如何发挥作用?
白石:我们将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好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的“三关爱”活动。在城市,组织植绿护绿爱绿,继续以“营造城市森林”活动为载体,组织社会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大力营造公仆林、八一林、巾帼林、青年林、生日林等;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把移风易俗、转变生活方式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同时,引导人们争当绿化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以志愿者骨干带动更多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让河北大地的景色更美好,环境更宜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