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消协二季度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从省消费者协会获悉,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132件,解决2946件,解决率94.06%,涉案金额2922789.67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6616.14元。从消费者投诉的性质看,涉及商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居首位,占二季度投诉总数的73.85%。从消费者投诉的类别看,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位居前列。
家电类产品、服装鞋帽质量问题仍是投诉热点
今年第二季度,家用电子电器类和服装鞋帽类投诉问题突出,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数量1073件,占投诉总量的34.26%,服装鞋帽类505件,占投诉总量的16.12%。
本季度家电类产品投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投诉的焦点集中在:一是促销不讲诚信、广告承诺难以兑现、有意回避“三包”责任、售后服务缺乏规范和家电预收货款不能按时供货等问题;二是售后服务不及时,维修时间长,消费者向售后服务报修,经常以缺少配件为由迟迟不予维修,商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销售方面,从而忽略了售后服务;三是维修费用高、服务态度差,一些名牌产品存在店大欺客现象;维修时变相收取费用,消费者意见大。
服装类投诉主要是服装短期内面料起球、褪色、脱线等,鞋类投诉主要表现在皮鞋短时间内开胶、开线等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没有明确的“三包”规定,厂家和商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承诺的“三包”期限较短,从而造成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二是一些小商店、小门脸和个体经营者采取虚假的清仓价、换季价、拆迁价、甩卖价、最低价等欺骗性价格误导消费者,出现投诉后多是推诿扯皮,不能及时为消费者处理;三是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服装和鞋类商品时不主动索要收费凭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维权。
省消协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消费者投诉较多的服装鞋帽类、家电类的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有关服装、鞋帽、汽车等三包规定。
食品安全引起社会关注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食品标识不规范,部分商家将即将到期或过期的食品擅自更改生产日期,再次销售,或以“买一送一”特价促销等“捆绑销售”的方式出售快过期食品;二是以次充好,将新鲜的食物放在质次的食物上面或外面,然后打包销售,这种方式常见于蔬菜、肉类、袋装水果等;三是熟食类食品加工、储藏不符合卫生要求,二次污染严重,质量难以保证;四是部分菌类食品水分含量过高,一些商家为了获取利润,超标加水以增加产品重量,导致食品不到保质期就腐烂变质,危害消费者的安全;五是食品中有异物、制作流程不规范、生产条件差等。
针对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消协建议有关行政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的力度,堵住劣质产品生产源头,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消费者自身也要学习一些消费常识,避免买到劣质食品,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