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追记迁安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民

追记迁安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民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8-23 11:07:55 930阅读

短暂春秋铸丰碑
——追记迁安市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民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毛广丰、李爱斌、李瑛)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一个任职只有144天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走了,他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却用忠诚与无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就是迁安市杨各庄镇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民。

  时间回放到今年7月8日,当听到年仅5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民因突发心肌梗去世的噩耗时,东马庄村的村民们怔住了、惊呆了:“国民啊,路正修着,园区也正建着,新民居也正规划着,你怎么就丢下咱村的宏图大业走了呢?”“国民啊,你生生是为咱东马庄村累死的啊!你在任这144天,是这么多年来咱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段日子啊!”……和着泪水、伴着踉跄的脚步,村民们从村里的四面八方涌向何国民的小院里。

  “我当书记不图名、不图利,就图早日让咱东马庄变个样!”何国民说。——当一个人树立了为群众谋利益的坚定信念时,就会夜以继日奋不顾身,把舍弃自我当成一种习惯

  东马庄村是一个仅有190户,690口人的小山村,没有资源和优势产业,除了有十来户搞蔬菜大棚和树苗培植外,多数村民收入靠外出打工,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得想办法带着乡亲们致富,得让东马庄人都过上好日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成功经营起一家铁选公司的何国民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也急切地想改变村里的现状。

  2012年,东马庄村换届选举。“我当这个书记不图名、不图利,就图早日让咱东马庄变个样!”何国民竞选时的话语掷地有声。今年2月,何国民当选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

  垃圾成堆、环境脏乱,百姓怨言颇多。上任第一天,何国民第一个拿起铁锨,带领村干部整治环境,还把自己的装载机、朋友的车给调到村里无偿使用,直到现在,他的装载机还在村头停着呢,村民随时使用、随叫随到。那时,一天下来,到了晚上,国民都累得快站不住了,但他还组织两委干部开会到深夜,研究上什么项目能让村里尽快发展起来。他天天忙到深夜,当支书后自己的企业他只去了一次,孩子今年大学毕业,对象也有了,正是找工作、定亲的时候,可他也没顾得管。

  村里干净整洁了,“还要让老人、孩子有乐呵的地方,要让村里人也像城里人那样有锻炼的好地方!”紧接着,何国民又开始带领村民修建公园。“这砖、这花、这草都是何书记和大家伙儿一起弄的,这健身器材,是何书记自己掏钱给大家买的。他还在村南建了卧牛石公园,还要搭建民俗文化长廊,说这是在为村里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游打基础!光这些,何书记自己就垫了十多万元啊!”睹物思人,正在村北公园里锻炼的村民们含着眼泪说。

  “借着市里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契机和镇里建设农业大镇、旅游强镇的东风,何书记提出了建设200亩大棚园区、通自来水、实施村南几百亩荒滩改造工程、建设新民居、建沙河垂钓园、发展农业休闲采摘游等一系列发展方案,他说不出3年一定要让东马庄村大变样,要让村民们户户有大棚、家家住楼房,他要把咱东马庄村建成全国一流的文明生态村。可没想到,干得正起劲的时候,国民却匆匆地走了!村民沉痛地说。

  “老何是个特要面子的人,但为了东马庄村发展,他三次找我赊砖,我是真的被他打动了,我必须帮他。”水泥砖厂经理董文华说。——当一个人为了群众利益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苦苦追求时,才会让人读懂什么是感动

  建设200亩园区大棚的设想很快得到了迁安市杨各庄镇党委和市科技局基层建设年驻村工作组的赞同、支持,开始筹备动工。“棚占谁家地,将来就给谁家”“我家地不想建棚”“我家地不在园区,但我想建棚”……为整合土地,何国民一家一家地走访、劝说、协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白天在工地,晚上入农家,不到十几天的功夫,土地整合完毕,村民们笑了,但何国民的嗓子却肿得说不出话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用村民出钱,村里还没钱,怎么建园区? “哥,帮我个忙,村里建大棚要用60万水泥砖,你先赊给我们村呗。”何国民找到了经营砖厂的好友董文华,“60万砖,就是70多万元,还是集体的事,不行!”董文华没有答应;可没过两天,何国民又找来了,“我就是想为东马庄人做点事,想让村里早点富起来,老兄,你就帮我这个忙吧”,董文华还是没答应;又过了两天,何国民又找来了:“老兄,我向你保证,等棚建成后扶持款下来,我第一个还你,如还不上我把我的车顶给你!”

  董文华被感动了,不仅把砖按成本价赊给了东马庄村,还专门买了一套符合该村用砖规格的新磨具,因为何国民说宁可多花钱,宁可自己搭钱,也要给老百姓建最结实、最规范、最好的大棚。凭着同样的真诚与执着,何国民又赊来了水泥和钢筋。到他去世的那天,这三种建材款已累计近200万元。

  “修路、建公园、建大棚同时铺开,几处工地何国民来回跑,天天忙得饭也顾不上吃,家也不顾得管”,村民马凤君说:“何书记是全村有名的孝子,他父母都80多岁了,没当书记时,每天都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但当书记后却是一两个月才去一次,有时从门口过都没空进家。”

  去世的前一天,何国民像往常一样,早晨4点开着车先把村里每条街的卫生都检查一遍,然后回家吃早饭。上午8点,他到了修路工地,和村民们帮着平整路基。12点,他回家吃午饭,下午不到1点又到工地。下午1点半左右,他大汗直冒,脖颈和后背疼痛难忍,村民们见他脸色不对硬把他劝回了家休息。到家没一会儿,想到别的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在工地上,他躺不住了,2点半又返回工地,一直到晚上8点才往家走;路过公园时,看到公园的灯不亮,他打电话让人去镇里买灯具,并嘱咐钱记在他家在灯具店的账上;吃过晚饭,他又到公园和村民聊了一会儿,嘱咐干活的村民要记得第二天早上按时到工地做好准备工作,9点多就回家躺下了。自当上支书,何国民第一次这么早睡觉。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睡,却再也没有醒来。7月8日凌晨3时许,何国民走了,带着对党的忠诚,带着对东马庄村父老乡亲的牵挂,带着对妻子、家人的愧意……他走了,但他在任这144个日日夜夜,他为东马庄村所作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了村民的心中。

  “老何说,他当书记,村集体的事家人就只能去吃亏的,但别人家有事儿得事事都帮!”何国民的妻子说。——当一个人心里只有百姓时,才能真正赢得百姓心中那杆公平秤

  “我干书记,咱家里人就得去吃亏的!”这是何国民常和家人说的话。“何国民家和他老丈人家的地,村里占了,可他妻子和丈母娘一直到种地的时候才知道”。村民李怀武说:“没有何书记,村里回收承包已到期土地的事不会那么顺利!”春天,有村民反映部分人承包的集体土地已到期,但仍在使用的问题。关键时刻,是何国民的人格力量发挥了作用。“人家何书记家的正常地为了村里都给占了,咱们咋还好意思占着已到期的地呢?”这些村民自觉地交回了到期的承包地。短短几天的功夫,这个好多年都没解决的难题就圆满解决了。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村街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为让村民出入更方便,生活更舒心,何国民严格规划村街和村民的院套长度,力求做到整齐划一。他妹妹家的院套,按照房照上写的尺寸本来比邻家的长两米多。但为了规整村街,他硬是让妹妹把院墙缩进去。“你这个当书记的哥不给我撑腰、不让咱占便宜也就算了,还反过了让我吃亏,这算哪门子事啊?”妹妹很不满意。“谁让你哥干这个书记啊,你是我妹妹,你不支持我谁支持我啊!”就这样,别的村民遇到同样的事,没用何国民说,也就自觉地按照规划垒了院墙。

  “钱能省就省点,宁可自己少花,也要多帮帮村里的老少爷们!”这是何国民挂在嘴边的话。有的村民做生意赔钱了,他主动拿钱帮助东山再起;有的村民菜、树苗销不出去了,他主动帮助寻找产品销路;100元、500元、2000元、50000元,何国民及家人记不清帮出去多少钱了…… “每当村里人向国民借钱时,他都说有钱就还,没钱就算了,不够了还来取!逢年过节他还自己出钱慰问困难户、老党员,给全村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村风。就在他临走的前一天,他还和我商量着要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发奖学金的事,可孩子们的通知书还没到,他却走了……”说着说着,村主任郑少海眼圈又红了。

  “何国民的任职,是东马庄全体百姓之福,他是一个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干部,在他的骨子里有着一种百姓不富誓不罢休的韧劲,他的离去不仅是东马庄的损失,也是镇里的一大损失啊!”杨各庄镇党委书记周泽红痛心地说。

  “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干群情深;愿未了身先卒,千家哀悼山水垂泪。”何国民,这位任职仅有144天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走了,未能看到东马庄村家家大棚绿茵满地、瓜果飘香,未能等到东马庄村家家通上自来水、搬到楼房,他就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那么不舍!然而,他却用心和行动感动了他深深热爱的东马庄村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他用那短暂的144个日日夜夜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生的崇高追求,在东马庄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英灵已作篷莱客,德范犹熏后来人。“何书记,你既然走了,就放心地走吧,再苦、再难,我们也一定会带领全村老少爷们把园区建起来,把新民居建起来……”在何国民的坟前,东马庄村两委干部默默地许下决心!

  生也有涯,思也无涯。斯人已去,浩气长存!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刘飞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