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蜇捕捞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我市海蜇捕捞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慧健、丽雪)按照黄渤海区伏季休渔制度管理要求,自7月27日8时我市海蜇生产开捕以来,截至8月14日,我市共投入650艘渔船进行海蜇捕捞生产,全市共捕捞海蜇47100吨,其中青蜇4350吨、沙蜇42750吨,较去年增加20601吨,产值5725.84万元,是近些年开始人工增殖放流以来我市海蜇产量最高的一年。
海蜇增殖放流效果明显。针对近几年海蜇捕捞资源不好的现状,市农牧局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放流指标,从2005年增殖放流开始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海蜇放流资金410万元,放流海蜇苗种8200万片。特别是今年全市投入资金220万元,放流伞径1厘米以上海蜇苗种4400万片,放流数量为历年放流数量之冠。放流海蜇在我市近海生长非常快,两个多月的时间海蜇长到10至15公斤,捕捞的最大个体达到20公斤。按放流资金投入和渔民捕捞生产收入算,投入产出比在1:26。
伏季休渔执法力度加强,海蜇生产秩序井然。伏季休渔期间,市农牧局及沿海县(区)局渔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出海偷捕的渔船。同时,加强了交界水域海蜇资源管理力度,多次和天津汉沽渔政联系沟通,组织渔政船在共管海域巡逻检查;对外公布了违法举报电话;伏休违规与燃油补贴政策挂钩,对海蜇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捕捞时间长、生产效益高也是今年的特点之一。海蜇捕捞生产从7月27日开始以来,资源状况和捕捞情况一直很好,乐亭西部至丰南海域,除风暴潮停捕以外,一直持续至今,其中捕捞高峰期7天左右,平均每天单船产量在2250公斤左右,最高的单船可达到每天5000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青蜇价格每公斤增加2元,沙蜇价格每公斤增加0.04元,目前单船最高产值35万元,利润21万元,渔民收入明显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