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强化基础 注重实效 迁安市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强化基础 注重实效 迁安市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8-17 10:43:13 776阅读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扎实推进幸福乡村建设为目标,科学规划、强化投入、注重实效,不断以完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城乡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br />     强化垃圾填埋场试点建设,强力推进整治工作。我市把垃圾填埋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专门制订下发了《迁安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木厂口镇、蔡园镇、沙河驿镇、赵店子镇、杨店子镇、马兰庄镇、太平庄乡等镇乡垃圾填埋场试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工程,实现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和机制,切实改善了全市城乡人居环境。在镇乡垃圾填埋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其他镇乡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阎家店乡农村生活垃圾碳化焚烧中心,开创了唐山市乃至河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先河。<br />     强化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卫队伍建设。我市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并按照镇乡人口规模和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对农村保洁人员工资实行补贴。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市提出了因村制宜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了高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9座;为镇乡环卫所购置各类型垃圾专用清运车辆74辆,实现了乡村全履盖;建设垃圾收集存放点2.3万个;为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收集专用三轮车2122辆;在各镇乡主要街道、农贸市场、集镇道路、乡村主要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共布置果皮箱1600多个,供游客、行人投放垃圾;为农户配备垃圾收集容器(铁桶、胶皮灰斗等),村内街道设置垃圾池或垃圾箱,村头建有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实现桶装化。对保洁人员达到“五个一”配置,即:每人配备一辆封闭式板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个捡拾器、一件环卫标志服,确保了每名专业清扫保洁员能够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垃圾临时存放点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三是加大人员配备力度。全市19个镇乡成立了24个环卫所,配备了102名专职环卫人员,农村保洁人员队伍达到2139人。保洁人员全部签订了用工合同,乡村两级备案。部分镇乡还为保洁员上了意外伤害保险。<br />     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为真正实现农村卫生长效常态管理,我市制定下发了《迁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村庄保洁人员管理办法》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切实建立健全了农村卫生清扫保洁机制、农村垃圾清运机制、农村垃圾填埋场运行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二级道路标准4800平方米/人配备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实行了“一扫一保”制,即早晨清扫、白天全天候保洁。<br />     强化督导考核,健全奖惩机制。我市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各镇乡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每季度对各镇乡至少抽查一次,每个镇乡抽查20%-30%的村。全年抽查中累计四项次(即清扫项、清运项)均未达到作业标准的,年终工作目标考核时一票否决。同时,为强化社会监督,在镇乡设立了环卫监督员99人,并公布了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积极受理群众举报线索,切实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及时反馈。<br />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