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干涸的白鹿泉汩汩复涌 将申请“省级文保”

白鹿泉内泉水正在往上涌动。

白鹿泉下游建设8座堤坝,以涵养地下水。
鹿泉市长寿山脚下,一眼古泉“水涌如珠倾”,甘洌可口四季长流,相传韩信射鹿而得,为获鹿八大景之一,与鹿泉历史渊源紧密相连。近十多年来,附近厂矿林立,地下水超采严重,自然生态恶化,白鹿泉水几近干涸,面临一场生死考验。而前几天,市民宋根红到白鹿泉一游,发现泉水汩汩,水量很足,千年古泉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怎么回事?除了今夏雨水丰沛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答案?
美丽白鹿泉
泉水咕嘟咕嘟冒
昨日(13日)8时许,记者在百度鹿泉吧看到一个帖子名为“美丽的白鹿泉”,作者是“医者先要做仁者”,发贴时间为8月12日晚,帖子中有几组照片。第一组照片是从不同角度拍的石砌的六角形白鹿泉泉井,井内泉水似乎正在咕嘟咕嘟往外冒。泉井井壁有上下几个出水口,当井水盈满时,便由出水口自然排到下面的溪流中,而现在水位已漫过井壁底下的出水口,只剩一个出水口露在水面上。
第二组照片拍的是周边环境,但见青山耸立、绿树成荫、碧草繁茂、水流潺潺。第三组照片拍的是泉水下游,堤坝拦成的湖泊清澈见底,坝沿排水口正如瀑布奔流……
下面跟帖很多,有的网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听说白鹿泉的水干涸了,是真的吗?”
作者回复:“我刚才去时,泉水很足啊!”
“小时候,我和伙伴经常徒步到白鹿泉,捉鱼捉虾,玩得不亦乐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环境开始恶化,沿路之上货车飞驶,扬起一路尘烟。”有网友关心地问:“现在重型卡车还看得见吗?尘土飞扬吗?空气真的好了吗?”
“没见重卡车,没有尘土,刚下过雨,道路有点泥泞,泉水是真足。”作者回答。
的确,去年5月9日,本报记者曾到现场调查,发现这里厂矿林立,烟尘弥漫,污水横溢,地下水超采严重,拉石头的大货车排着长龙飞驰而过,加重了对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这眼有两千年历史、原为获鹿八大景之一的汉代古泉,出现断流之虞,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从去年记者采访,到网友近日拍照,前后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变化竟如此之大,除了今夏雨水丰沛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答案?
雨水丰沛是主因,与环境改善也有关
记者联系了帖子作者“医者先要做仁者”,得知他本名叫宋根红,是石家庄市政职工医院的医生,爱好摄影。
宋根红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就在鹿泉城里,妻子还是白鹿泉乡人。作为鹿泉人,他们深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每次回鹿泉探亲,只要有时间,他都带妻子儿子四处转转,用镜头记下家乡的变化。
“12日下午16时许,我带妻子和孩子到白鹿泉探访,看到泉水正咕嘟嘟往外冒,虽然没有济南趵突泉那么壮观,却令全家人非常开心。”宋根红说,这眼泉水始流于汉代,可以说是先有白鹿泉,才有白鹿泉村,是当地“母亲泉”。“母亲泉”再次焕发了生机,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今年夏天雨水丰沛,是白鹿泉焕发生机的主因。同时,也离不开周边环境的改善。”宋根红说,这一年多来,他亲眼见白鹿泉周边企业少了,扬尘没了,山清水秀了。“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一丝的变化都令人惊喜。”
白鹿泉村四周皆山,南边是长寿山,东边是韩信寨,北边是时节寨,西边的山无名,却也高大巍峨。这些山造就了净水,从泉井奔涌而出,流入河道。泉水涌出后,沿长寿山脚东流,汇集其它泉水,形成一泓涓流,向东流经曹坊村,郄庄河和土门村,注入太平河。
泉井旁还有一祠,名曰泉神祠,宋根红说,有了这泉和村,随后就有了这祠。泉神祠翻修过很多次,如今古韵仍浓。以前,每年四月初八,泉井旁过庙,舞龙舞狮,叫卖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
“白鹿泉给鹿泉人民带来太多甜美、难忘的回忆。”宋根红说,“真希望她能彻底恢复历史风采。”
白鹿泉乡采石场全关,围绕白鹿泉种桧柏
鹿泉市白鹿泉乡政府宣传委员侯峻岭介绍,近十几年来,白鹿泉周边附近厂矿拔地而起,虽给村民带来殷实生活,却也“伤”及泉井水源及周边环境。自去年5月本报报道后,他们也出台了一些措施,而带来山乡巨变的主因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关于西部山前区的发展规划政策,相当给力。鹿泉市借政策“东风”改善整个西部山前区的环境,建设省会西部大花园。
这一年来,白鹿泉乡政府把辖区内的采石企业全部关停,从根上减少污染源,减轻对山地植被的破坏;同时针对来自井陉县采石场的运输车辆实施限行,减少过往的大货车对当地环境的二次扬尘污染。
这一年来,鹿泉市林业局、白鹿泉乡政府,对山场进行了绿化,利用“营养杯”技术,围绕白鹿泉种了33万株桧柏;今年4月至7月间,还对白鹿泉流域水系环境进行了改造升级,在白鹿泉下游建设了8座堤坝,拦截流水成湖泊,涵养地下水。
雨水丰沛是一时的,而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无疑会对白鹿泉环境的改善带来长期效益。
“现在从省会槐安西路沿山前大道,可直达白鹿泉。为了吸引游客,繁荣白鹿泉乡的经济,我们又筹划对白鹿泉乡段道路和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力争把白鹿泉变成省会市民的休闲游览的宝地。”侯峻岭说。
正为白鹿泉申请“省级”文保单位
白鹿泉和泉神祠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确定为获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鹿泉市文物保管所所长张亚昆,经常到白鹿泉察看。一年多来,张亚昆也切实感受到了白鹿泉周边环境的改善,他也认为白鹿泉重新焕发生机,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有关。
张亚昆介绍,史料记载,白鹿泉修建于汉代,附近的泉神祠建于元代,明清时期曾有过数次翻修。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这些文物都比较完整地被保护下来。
借政策东风,石市文物局已拨款对泉神祠进行整体翻修,修旧如旧,使泉神祠这座元代建筑也迎来了春天。“修得非常漂亮!”张亚昆说,“希望省会市民,抽空来看看。”
张所长说,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对白鹿泉进行了初步规划,针对其特有的历史,将进行保护性的合理开发。现在已把白鹿泉和泉神祠一起“打包”,整体申请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方面政策都很给力,这是开发和保护白鹿泉的最好时机,抓住了,或许能让白鹿泉恢复历史风采。”张亚昆说。
白鹿泉得名
与汉将韩信有关
鹿泉市史志办公室的韩庆志,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参加《获鹿县大事记》编纂和《获鹿县志》的整理,出版了新编《获鹿县志》,现担任《鹿泉市志》执行主编。他说,白鹿泉与鹿泉市历史息息相关,早在古代这里就是人们的向往之地。
传说,“韩信击赵,缺水为患,白鹿刨地,信往射之,羽没于石,拔箭得水,泉涌珠倾,全军欢腾,是为白鹿泉也。”白鹿泉还有许多美丽传说,或曰因西王母赴蟠桃盛会途中,落下玉簪戳地成泉,恰有白鹿从泉边驰过得名;亦传被贬人间的仙女在被召回天宫时,因留恋丈夫,抛下宝珠落地成泉。
但据史载乃因汉将韩信破赵时途经石邑(今鹿泉市)莲花山,寻水中射杀白鹿而得清泉,遂称白鹿泉。后人曾在此建淮阴侯韩信祠以祭。
古时县令
常雇驮夫来此运水
光绪版本《获鹿县志》记载,文人张奇峰诗曰:“射鹿雄风在此,石边流水悠然,沧桑世界几变,留得汉家一泉。”看来此泉是汉代古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还记载,泉边有一亭台,名曰白鹿泉亭,骚人墨客,多在此饮酒赋诗。
明朝获鹿县令韩国瓒,做“七律”一首,名曰“鹿泉飞珠”,诗云:石髓潺潺绿似油,飞珠内外吐龙湫,依稀空谷丝桐韵,仿佛河图大小珠……
据石家庄有关部门考察得知,该泉属于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其积水面积较大,泉水冬夏不竭,四季长流,水质甘醇,清凉可口,清澈晶莹,实为瑰宝。在封建王朝,历代县令,都雇佣驮夫,从白鹿泉运水使用。
看白鹿泉走过两千年,迷倒了不少文人,也给古人带来不少福祉,更给现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情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