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回应质疑“正能量”打动人心

浙江卫视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引起好评,但在受追捧的同时也引来不少质疑。日前,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好声音》团队的宣传总监陆伟、导师庾澄庆、杨坤,解密中国电视节目进入后选秀时代,《中国好声音》如何用“正能量”突围。
据新华社8月14日报道,随着《中国好声音》的走红,身份造假、选手“挖墙脚”“回炉再造”等质疑随之而来。对此《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表示,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所有编造手段都是在“打自己耳光”。
对于“回炉再造”,陆伟则回应,《中国好声音》不采用海选方式,而是由导演组到全国各地去发掘选手。“我们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好声音,即便他是专业歌手、参加过别的节目,但如果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能够重新发掘他(她)身上的魅力和气质,就不能称为‘回炉再造’。”
近两年,不少荧屏选秀成了“评委毒舌秀”,而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用客观的耳朵、诙谐的语言、热情的拥抱,彻底打破了笼罩在国内选秀舞台多年的“毒舌”评委怪圈。
导师庾澄庆表示,“一个节目能够做到排除掉一切外在浮华包装和负面炒作,做到声音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是对华语音乐节目的一次正本清源。”
在导师杨坤看来,《中国好声音》除了是一档音乐节目,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剖析每一位选手内心故事、表达每一位学员梦想的电视节目。近两年兴起的“梦想类”电视节目往往将小人物们悲苦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煽情、廉价的眼泪,以及各种跌破底线的炒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倍感“审丑疲劳”。“而好声音的选手们更阳光、更进取、更开心、更明亮。”庾澄庆认为,“坚持梦想”是节目传递“正能量”的真正体现。
《中国好声音》节目现场,四位导师对选手演唱进行点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