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以科学发展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我们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走过了10个年头。从2002到2012的10年间,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收获了哪些经验和启示?今天,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这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10年,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2002到2012,是我们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勇开拓、砥砺前行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年,更是不断领悟发展真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0年。
10年间,面对各种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挑战,面对来自经济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源自于我们对“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深刻把握;10年间,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就业、社保、医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稳步提升,得益于我们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深刻理解;10年间,我们以环境资源制约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主动扩大内需,体现着对“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的坚定贯彻;10年间,我们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地区和城乡的协调发展,标志着对“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的全面运用。
科学发展兴燕赵,十年功业不寻常。回首10年,科学发展理念如春风化雨,在燕赵大地催生累累硕果;回首10年,科学发展战略似如椽巨笔,在长城内外绘就壮美画卷。1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今后,面对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2002到2012,是我们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和省情认识的10年,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而不懈求索的10年。
环京津、沿渤海的区位优势全国独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等机遇前所未有;部分现代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量的传统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并存,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地区,与张承坝上、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等欠发达地区同时并存……对省情的科学研判,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为确定科学发展的新目标、新战略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认知基础。“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以省第八次党代会为标志,河北的科学发展再一次开启全新的征程,确定了更加高远的目标,选择了更加科学的路径。
“经济强省,就是总量要大,素质要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和谐河北,就是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这样的发展目标,既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也更加牢固地抓住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系列部署,为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指明了更加符合河北实际的路径选择。
十年奋斗结硕果,再向潮头唱大风。走过从2002到2012这10个年头,今天,当梯次发展的浪潮拍岸而来,河北的发展再次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河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努力开创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新局面,以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