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洪水中,最可爱的人那些值得铭记的镜头

洪水中,最可爱的人那些值得铭记的镜头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8-11 11:54:56 1174阅读

洪水中,最可爱的人那些值得铭记的镜头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陈天荣 李艳辉)

  台风来临,暴雨如注,水库排洪。

  8月3日至4日,我市沿海县区洪涝灾害形势尤为严峻。关键时刻,唐山军分区党委快速反应,积极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协调驻军投入抗洪救灾斗争,用实际行动为唐山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填写了新的注脚。期间,在这些最可爱的人中,有多少个镜头值得铭记?

  镜头一:兵贵神速

  8月3日17时51分,水电武警一支队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正在进行。这时,消息传来:唐山市人民政府请求对滦南的抗洪工作给予紧急支持!会议当即中止。18时30分,由45名官兵组成的应急抢捡分队迅速赶往受灾一线,21时,根据反馈情况,支队又增派10人技术保障组现场增援。

  8月3日20时30分,武警唐山市支队接唐山市防汛办紧急通知,20时50分,梁宝池政委率前指及一大队共计180名官兵,冒雨疾驰到滦南长凝镇。4日6时许,为应对滦河洪峰,120名官兵火速前往一线增援。

  8月3日22时,唐山消防支队机关全体干部,大、中队全体官兵已按照一级战备要求,立即归建,集结待命。8月4日零时31分,滦南大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开赴抗洪抢险战场;凌晨4时35分,支队110名参战官兵在李树强支队长的带领下赶赴防汛一线,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

  兵贵神速。8月4日,陈国鹰市长在抢险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代表唐山市委、市政府向水电部队表示衷心感谢:“水电部队在唐山人民危难之际总是冲锋在前,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是对水电武警一支队的赞扬,更是对所有参与我市抗洪救灾的官兵们的高度肯定。

  镜头二:血肉长堤

  大堤越来越危险了!

  8月4日8时许,滦乐干渠长凝段长70米、宽50米的水域出现大面积渗漏!

  情况万分紧急,群众望而生畏。

  负责护堤任务的武警唐山支队官兵们眼红了。“跟我上!”随着一声令下,支队长刘祥德、政委梁宝池已相继跳入深达1.5米的急流中。 “扑通、扑通”,数秒钟内,数名官兵也投入洪流,手拉手形成一道“人墙”,协作摸排,填沙袋、堵漏眼、护险坡,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渗漏部位被全部封堵,险情终于被控制住了。

  “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人民子弟兵!”在场参与抗洪的群众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据唐山军分区统计,此次抗洪抢险行动,全区共动用现役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3650人次参加抗洪抢险救灾行动,及时处理滦河围埝险情17处,加固防汛工程8处,转移危险地段群众2100多人,疏散和转移受灾群众68000人,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长堤。

  镜头三:保护财产

  “这些貉子可不能淹死啊,我把家底儿可都押在这儿了,要没了它们,我一家老小以后可咋儿活呀!”8月4日凌晨暴雨过后,乐亭县葡萄庄子村村民陈增福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紧紧抱着一只貉子笼失声痛哭。被大水围困的,是陈增福刚刚建起的养殖小区,小区里面,近3000只貉子正面临生命危险。

  这时,唐山边防支队的官兵们及时赶到。顾不得水中飘浮的动物饲料和粪便,他们二话没说走进水中,投入了一场营救貉子的战斗。一笼一笼地搬实在是太慢了,眼看情势危险,官兵们和陈增福一样心急如焚。突然,有人灵机一动,迅速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漂流筏,之后,大家忍受着危棚的恶臭,躲避着受惊吓貉子的撕咬,连续奋战8个小时,终于将800多个貉子笼成功转移,为陈增福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陈增福喜极而泣。

  这,仅是在抗洪救灾中广大官兵护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片断。洪水中,这些最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又一支拥政爱民之曲,诠释了更浓厚的军民鱼水之情。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刘飞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