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通局驻遵化井框峪村工作组帮扶工作纪实
真情倾注老区
——市交通运输局驻遵化市井框峪村工作组帮扶工作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李岩、周宏武、毛贺方、李艳辉)
“利用两年的时间彻底翻新铁厂镇的3条主路,机关处室对井框峪村全体村民进行分包,要和井框峪村乃至铁厂镇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区、回报社会。”近日,市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及主要处室负责人到遵化市铁厂镇井框峪村调研时,局长杨荣博动情地说。听完杨局长的话,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这掌声是激动的掌声,更是感谢的掌声。
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市交通运输局驻井框峪村工作组进果园、下鱼塘、访农户,蹲在田埂上切实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5个多月来,所有队员都晒黑了,但交通人“植根老区,真情帮扶”的颗颗红心,换来了村民们的一呼百应,也换来了村子发展的十足后劲。
把崎岖小路变成“溜光大道”
“这条路修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看不到原来沥青路面了,沙石混着泥土崎岖不平,走在上面,不下雨时深一脚浅一脚,下雨时泥泞不堪拔不出脚。”
“路不好走,收鱼的和收水果的都不来我们村,只能自己往外运。有一次往村外运鱼,好家伙连颠带晃的,最后我这一车的鱼还没运到铁厂镇就全都死了,一次我就损失3000多元。”说起村里的交通,村民们便你一句我一嘴地抱怨起来。
村民们抱怨的这条路是井框峪村至铁厂村的一条路,这条路也是铁厂镇区南部9个行政村近万人出行以及每年2500万公斤水果运输的惟一通道。把狭窄的村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成了井框峪村和沿线近万名村民多年来最大夙愿。
民之所愿,情之所系。市交通运输局工作组立足部门优势,邀请市县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来村实地考察,并积极筹措项目资金320万元,对铁厂至井框峪村全长8.5公里的道路进行全面翻修。
为修成高标准道路,工作组和村干部夜以继日泡在工地上,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在离整个工程竣工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个90度的弯度,出于安全考虑,工作组决定将弯度调直。可问题来了,调直以后,这条路直冲一位村民的宅子,村民以破坏风水为由阻止了修路行为,一时施工陷入僵局。
村干部打算放弃,还按原来的老路修。“修路就要让百姓彻底满意,为了百姓行车安全,我们不能放弃。”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工作组组长李宝军说,“咱们静下心来,想想解决办法,要力求解决安全问题,又要让村民满意。”李宝军最后想出一个办法,修一个三岔口,既避开了道路直冲村民房子的问题,又解决了道路弯度过大的问题。村民被工作组感动了,也纷纷拿起铁锹,帮助施工队干起了活,最后50米也最终被打通。
走上新修的道路,村民乐开了花:“路通畅,心里也舒畅,感谢工作组的亲人们。”这条长5000米、宽3.5米的道路,被铁厂镇村民亲切地称为“连心路”和“幸福路”。这条路的通车,不仅解决了困扰9个老区村长达25年之久的“行路难”问题,而且将铁厂镇的水上风光、田阳家园、中唐古冶铁遗址、十里梨花沟、西丰寺、涌泉寺等景区景点连成一线,大大促进了铁厂镇旅游经济发展。
“我们还将利用两年的时间彻底翻新高拔岭至莫家屯、范庄至铁厂两条主路,届时铁厂镇的3条主路将全部实现畅通。”杨荣博局长信心满怀。
帮小山村做起旅游大文章
“这村依山傍水,草木葱郁,自然优势明显,但村民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现在确实到了转型发展的当口上了。”李宝军介绍说。
工作组决定把村民“依托水库搞养殖”的思路转变为“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井框峪村发展特色养殖、支持农家院建设,还老百姓一片碧水蓝天。
“发展旅游首先需要有人带客户,通过口口相传提高知名度才行!”说起发展旅游,村民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作组努力的方向。
为此,市交通运输局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给了村民一个答复——在村里建立交通系统常年教育培训基地。依托村子里的“天阳家园”,在举办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培训会议的同时,对井框峪村的旅游市场开发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带动村子旅游产业发展。
“我们建立起培训基地,可以带动村里与旅游业相配套的餐饮业、商贸业以及旅游衍生品的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村民增收。”谈到建基地的意义,李宝军说。
植根老区,真情帮扶,感动了老区人民。“工作组这么重视发展生态旅游,还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这是给我们的莫大鼓舞啊,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村里旅游发展起来!”村民们卯足了劲头。
把荒秃岭变成“花果山”
井框峪村共有村民70户,坐落于遵化市东南50公里邱庄水库旁边,为水库搬迁村。养殖业和种植业,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
基于村子的土壤、气候适合种植核桃的实际,工作组决定帮助村里发展核桃园规模种植,利用两年的时间扩大种植面积100亩,将现在的井框峪村的荒山土岭变成“花果山”。
井框峪村原有核桃树100亩,但靠天吃饭,加之疏于管理,每年核桃收入极少。村民刘宝顺家的2亩核桃树,每年总共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今年核桃长势很好,挂果多,果子大,这还多亏了工作组的专业技术书籍的指导!”工作组入村后,首先对村里的农家书屋进行了改建,促进了农家书屋的上档升级。先后购置了一批核桃管护技术培训相关书籍,村民们从中受益匪浅,种植核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驻村帮扶工作一直牵动着杨荣博局长的心,杨荣博多次听取工作组汇报,并实地调研。为了解决村民致富渠道狭窄的问题,他果断拍板,要求机关23个处室将井框峪村70户全部分包起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一时间,局机关处室争分夺秒,积极行动起来,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纷纷走出办公室,奔向井框峪村,走进农户。“我是你们家的挂钩联系人,今后无论家里事、村里事,都可以直接打电话告诉我,我会抽时间经常来看望你们,尽可能帮助你们。”一句句温暖的问候让老区人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为了深入推动村子的发展,工作组还精心描绘了下一步工作的“线路图”:修建综合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新建村民卫生室,安装100千伏变压器,铺设7000米输水管道,硬化村北1200米水泥路,实现村内户户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