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矿工王腊旭:义务奉养工友夫妇23年 感动乡邻
要不是周金香老人含泪写下长达16页的亲情故事并致信媒体,她的邻居甚至“孙子”、“孙女”都还不知道,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原来是“组合”而成的。“儿子”王腊旭,义务奉养霍文通夫妇23年,甚至让妻子和一双儿女都姓了“霍”。


王腊旭夫妇陪“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
“以后俺就是您的儿子”
65岁的周金香是冀中能源邢东矿退休职工霍文通的老伴,今年2月,她给媒体写了一封长达16页的信,讲述了她和“儿子”王腊旭的故事。
昨日(7月27日),记者与周金香取得了联系。一提起“儿子”王腊旭,周金香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不沾亲不带故,可他比亲生儿子对我们都好!”
周金香告诉记者,1988年底,她18岁的儿子因意外去世,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那时,19岁的王腊旭与时年45岁的霍文通都在东庞矿工作,得知他们家的不幸后,王腊旭便经常登门看望,帮忙做家务。不知不觉间,周金香把王腊旭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几天见不到,就跑到矿上找他。
1990年的一天,王腊旭发现周金香在哭,知道她又想儿子了。他含泪拉住周金香的手说:“妈,以后俺就是您的儿子,以后俺管您,孝敬您。”
妻子、儿子和女儿都姓了“霍”
据了解,王腊旭的老家在邢台县白岸乡小西庄,家里弟兄三个,他是老小,他要给霍家做“儿子”的事遭到了全家反对,但王腊旭最终说服了父母,搬进了霍家。
当时,霍文通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工资,为救儿子,还欠下四万多元外债。王腊旭当时的工资也仅100多元,他只留个零头,剩下的都用来帮霍家还债,直至还清。
为了安慰霍文通夫妇,在儿子和女儿出生后,王腊旭让他们都姓“霍”。王腊旭的妻子王洪香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霍洪香”,“这样孩子就不会有疑问了”。
“亲儿子也做不到这份儿上”
王腊旭的儿女出生后,一家人靠着霍文通、王腊旭两人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王腊旭连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可再苦再难,王腊旭夫妇从来都没有亏待过老人。一天深夜,周金香肚子疼得厉害,王腊旭背起“妈妈”,一口气跑到社区医院,陪着输液到天亮。“亲儿子也做不到这个份上啊!”周金香说。
提起这23年来的艰辛,王腊旭坦言,他的思想也微微波动过,“可我一走,这个家就全完了,老人经历过一次丧子之痛,我不能再让他们受伤害了!”
“对照王腊旭,很多职工都在心中反思自己。”邢东矿党委书记达乙更说,在王腊旭的影响下,矿区里孝老敬亲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