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好法官:他走了村民都来为他守灵
生前,他白天上班,晚上挨家挨户到村民家讲法律,劝完原告劝被告,往村民家一跑就是几十趟;生前,他舍不得看病,穿着磨破了边的法官服、折了底儿的布鞋,却想都不想地拿出几个月的工资,借给需要帮助的人。去世后,四五十村民自发为他守灵,数百人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他叫亢新华,是赵县大石门法庭一位普通的法官。
亢新华一生简朴,布鞋的底都折了还在穿

女儿拿着他的证件,一直垂泪
现场
一人离世全村人陷入悲痛
昨天(7月23日),赵县北王里镇换马营村笼罩在悲痛中。好法官亢新华已经离开人们五天了,昨天是他出殡的日子,遗像里的他仍穿着那身黑色法官服,脸上仍挂着庄重和蔼的神情,可今后人们再也看不到他奔波忙碌的身影了。
亢新华的灵堂设在他弟弟家。从早晨开始,就不断有人前来吊唁。11时,距离出殡还有一小时,院子里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
一位老人一直坐在灵堂旁,抚摸着亢新华的遗像,嘴里不住地念叨:“新华啊,你还年轻,咋比我先走了呢!”她叫高芬子,今年65岁,已在这里为亢新华守了5天灵。
其实不单高芬子,这5天里,自发前来为亢新华守灵的还有很多乡亲,他们都受过亢新华的帮助。
“他一直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老家的房子一直没翻盖,也不能设灵堂,只能设在弟弟家。”换马营村村主任亢广义说,“这5天来,每晚上守灵的都能达到四五十人。”
他往村民家里一跑就是几十趟
昨日中午,附近的东大章学校校长郭翠君来看望亢新华,一进大门便跪地不起。
“他太廉洁了,从来不拿别人的一针一线。”郭翠君说,2002年到2003年,她因学校占地问题与村民产生矛盾,为调解矛盾,亢新华驻校调解了一年多。
“他白天上班,晚上挨家挨户到村民家讲法律,劝完原告劝被告,来来回回地跑,往村民家里一跑就是几十趟。”郭翠君说,为了学校的事,亢新华经常要骑自行车走五六里路,但他从没吃过学校一口饭、抽过一盒烟。
最终,村民们和郭翠君被亢新华无私的精神感动,各自退了一步,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磨破了边的法官服女儿舍不得烧
按照当地的风俗,家人要把逝者的衣物烧掉。可亢新华的女儿亢朋娟却抱着爸爸的一包衣物一直不肯撒手:一件领子已经磨破了边儿的法官服,一件由长袖剪成半截袖的衬衫,两双断了底的老布鞋,以及打了补丁的内裤……亢朋娟一边看一边垂泪。
“他对谁都比对自己舍得,好多人都笑话他,好歹是个法官,咋穿这么烂的衣服,可俺爸总是一笑了之,他活了59年,还从来没享过福,就这么走了……”
亢朋娟说,亢新华早就查出了心脏病,但因为怕花钱,他一直拖着,舍不得去医院好好看看。“他半月前就说心脏不舒服,我已经给他联系好了医院,可他拖着不去,我没想到这么快……”
回忆
“他主动跑到我家,给了3000块钱”
18日早晨5点半,亢新华在家里心脏病突然发作,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9时左右,消息传到了换马营村。50岁的亢占华听说后,拿出家里仅有的3000元钱,疯了似的打车送到医院。亢新华的家人对他非常感激,亢占华却惭愧地说,这钱是亢新华借给他的,已经三年了。
原来,三年前,亢占华因买房急需用钱,借遍了亲朋好友,钱还是不够。“他主动跑到我家里,给了我3000块钱。”亢占华说,亢新华一个月工资只有2200元,而且当时孩子正念大学,老母亲80多岁了,他实在不好意思拿亢新华的钱,“可他硬塞给了我,而且三年来从没催过我还钱。”亢新华的家人对此毫不知情。
从亢新华18日去世到昨日的五天里,亢占华一直没离开过灵堂所在的院子,“干点活,我心里好受些。”
“没有那2000块钱,我可能活不到今天”
“新华自己家里不富裕,他却总是上赶着把钱借给别人。”高芬子说,没有亢新华就没有她的今天。
高芬子回忆说,2008年的一天,她突然得了重感冒,全身发烫,高烧不退,口吐白沫,但因家里没钱,她一直躺在炕上扛着没去看病。
“那天新华到我家说事,看见我的样子就着急了,从兜里掏出2000块钱给了我,让我别耽误治病。”高芬子说,“我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刚发下来的工资。没有那2000块钱,我可能活不到今天……”
为此,亢新华住院时,高芬子把2000元钱送到了医院,感激亢新华的救命之恩。这笔钱,亢新华的家人也毫不知情。村民们猜测,像这样收到亢新华“借款”的人,可能还有很多。
缅怀
家人:“他不顾家,心里都是工作”
在家人眼里,亢新华是个不顾家,一心想着工作的人,他虽然是个好法官,却不是个称职的丈夫、父亲和儿子。
“我大哥当法官的20年来,没吃过当事人一顿饭,没喝过当事人一瓶水。”亢新华的弟媳郝银果说,但作为家人,她有时却觉得大哥有些无情。五年前,她盖房子时想求亢新华找个装修公司,恰好当时亢新华手里有这方面的资源,她便找到他,希望能在装修和买材料上便宜点,但却遭到了大哥的拒绝。
“他从来没为家人谋取过任何利益,却整天想着别人的事。现在他走了,看到这么多人来送他,我们才知道他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家人都误解他了……”郝银果说。
同事:“他总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石门法庭庭长王风瑞告诉记者,他们法庭负责3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12万多人口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受理工作。“亢新华绝对是个好法官,20年来,他跑遍了辖区的每个村子,有时为了调解一个案子要跑十几甚至几十趟,不厌其烦地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对矛盾双方进行劝解,总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他每年承办的案件调解率能达到60%,在单位总是名列前茅。”
王风瑞说,基层法庭的民事案件多,且都是涉及乡亲邻里及家庭矛盾方面的案件,琐碎繁杂,很不好处理。而亢新华在办理这些案件时总是用心去体会当事人的处境,很多人都听他的。
“就在亢新华过世的那个星期,他还调解了两个案子。送他去医院的路上,我们发现他包里装的都是案件审理的材料。”王风瑞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