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贡兆龙:只拍飞机、火车、公交车

人物介绍
贡兆龙,石家庄铁道大学研一学生,爱好摄影,但只拍火车、飞机、公交车,年仅24岁的他已经拍摄了两万张照片。
不管是火车柴油机震撼胸腔的轰鸣,还是大型客机展翅升空的雄壮,或是公交车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灵动,这些颇具动感的大型交通工具,都能给贡兆龙带来震撼。
“没想过开展览,乐和乐和得了”
“2环2路,这公交车的名字实在太土了,要翻译成英文怎么办?two ring two road?外国人会笑掉大牙的。不如用‘内、外’表示更直接,比如‘2环2路’就可以简称‘200外’,可惜200路已经被正定占了……”当大多数年轻人还坐在甜品屋里喝着奶茶,讨论着影视明星时,24岁的贡兆龙向记者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大男孩儿对车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确切地说是火车、飞机、公交车。
在常人眼里,这些笨重的大块头哪有花草树木有美感。贡兆龙也承认,最初拍它们,并不是为了好看。2004年,还在读高中的贡兆龙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张手绘的火车图,“人家怎么就画得那么好呢!连车轮子上的零部件一个不少。我也想试试!”可当时的网络环境使他不得不亲自拍一些火车细节图才能实现画火车的心愿,于是这一拍就是八年。
“和谐长城号,共有七节车厢,每节长得都不一样,这些都得靠把每节车厢的细节拍下来再去画。”他没有画画儿功底,全凭画图工具一点点摸索,有时候一辆火车要画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在画火车的同时,也一步步向摄影方面转移,“我发现它们不仅可以作为画画的素材,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摄影作品。”
从此,他不仅拍火车,也开始拍飞机、拍公交车。”照片少说拍了也有两万多张,但他没想过开展览,“自己乐和乐和得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冒着黑烟的蒸汽火车”
贡兆龙的爱好说起来一点也不复杂,老爸就是个火车迷。“爷爷年轻时在新乐上班,老爸每逢周末都跟着奶奶坐火车去探亲,下了车赖在站台上不肯走,只是为了多看会儿火车。”贡兆龙的童年也被老爸带得满是车的回忆,“每天中午不睡觉,跟着老爸满大街转悠,他会告诉我这个是什么车,那个是什么车。虽然看不懂,可还是会看着看着就钻到车底下仔细‘研究’……”
每天放学是他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和平路桥上有个车辆厂,老爸经常带着他去那儿看火车,“印象最深刻的是冒着黑烟的蒸汽火车、柴油机震撼胸腔的轰鸣、列车制动时风管发出的‘嘶嘶’声,还有车轮驶过轨缝时‘咣当咣当’的冲击声。”
上高中后,他开始拍火车,边拍边研究火车的构造。那时买不起单反和数码相机,他就用“傻瓜”相机拍,怕浪费胶卷,每拍一张都格外谨慎。
“甩拍法,拍出来的车特别有动感”
他递过来一本相册,里面全是关于火车的照片,这是他上高中那几年拍的,保存完好。
2005年铁路上还不像现在管得这么严,可以进到站台里面拍火车。有一次拍火车外观觉得不过瘾,突然想研究一下火车头的构造。那天正好有一辆调度火车线路的机车在机务段上停着,“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胆量,走过去就敲火车门,还好是下班时间,司机很友好地让我上去了。可我当时光想着省胶卷,错过了拍驾驶室的大好时机。”他面露遗憾。
2006年高中毕业后他拥有了一部单反相机,如获至宝,再也不用为了省胶卷而纠结了,拍摄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车在静止的时候固然好拍,一旦动起来,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是背景清晰、车模糊。怎么办呢?“用‘追随式拍摄法’,俗称‘甩拍法’。”一说起拍车技术,他就开始滔滔不绝了,“首先要把相机调到‘伺服对焦’和‘快门优先’的模式,这样相机就会一直在对焦,而不是你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才能对上焦,根据车移动的速度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身体和相机都要随着车子移动的方向慢慢转过去,按下快门的时候身体要跟一下。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背景是虚的,车却是清晰的,特别有动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