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新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挖出古墓、古井群
古井、古墓年代分布在东周晚期、唐代中晚期、宋金元和明清时期
已发掘17座古井和16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瓷器等文物
位于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古墓、古井群,从中出土了瓷器、陶器、铁器及钱币等。
此前,位于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古墓、古井群。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完成了对已暴露在田野外的33座文物遗迹的抢救性发掘。据悉,这批古文化遗存包括17座古井和16座古墓,从中出土了瓷器、陶器、铁器及钱币等。据省文研所考古专家推测,该处古墓群的墓主人或为古代较富裕的平民,文物遗存区域或为古代作坊区。
古墓(远端)与古井多位置相近甚至相连
出土的“唐三彩莲花碗”十分精美
墓主人应为平民中的“富农”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一古墓、古井群所在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施工工地。该工地位于正定新区的郭家庄村南约50米处。负责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省文研所专家赵战护介绍,目前布方发掘面积约722平方米,共发现了16座古墓和17座古井。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新发现的古井和古墓多为青砖砌成,古墓有方形砖室墓、圆形砖室墓。“没有出土墓志铭,且古墓内的尸骸多风化严重,但从古墓的形制、大小推测,该处墓群的墓主人应为平民身份。”赵战护说,在古墓、古井内出土了碗、盘、罐等瓷器及陶器、铁器、钱币等,初步推测墓主人或为平民中较富裕的“富农”阶层。
该区域或为古代手工作坊区
在考古现场,记者发现青砖古墓多与古井位置相近,一些古墓甚至与古井紧挨着。这是否具有特殊的含义,或是古人的特殊设计呢?对此,赵战护表示,的确存在古井和古墓相近、相连出现的现象,但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出土文物遗存看,古井、古墓的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周晚期、唐代中晚期、宋金元和明清时期。一些古井和古墓虽然位置相近,但并不属于一个时代,古井多晚于距离相近的古墓。”赵战护说,在对古墓群区域的勘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密集的红烧土遗迹,而该处因位于古河道附近,地下水位较浅,初步推测或为古代的手工业作坊区,密集的古井正是为了作坊区取水之用。
为井陉窑瓷器文化提供佐证
在考古队驻地,记者看到了正在修复中的出土文物。大量乳白色的瓷盘、瓷碗已经修复完毕,摆在展架上。一个设计为花边状的瓷碗,外表的红、绿釉色鲜艳夺目,非常精美。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唐三彩莲花碗”。
赵战护称,在本次的抢救性发掘中,出土可复原及整器文物40多件、文物残片200余件。其中以瓷器为主,涉及黑釉瓷、白釉瓷、酱釉瓷等,窑口归属主要为磁州窑、邢窑、定窑、井陉窑等。
“在众多的瓷器文物中,以碗、盘、罐等为代表的井陉窑日用生活瓷器占了九成之多,且多属于金代产品。”赵战护说,这为研究石家庄境内的井陉窑瓷器文化提供了新的佐证,也再次印证了石家庄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