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热血丹心铸党魂:高小安

热血丹心铸党魂:高小安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7-14 14:32:57 755阅读

  高小安(1916—1944),原名高瑞泉,1916年出生于滦县安各庄(现属滦南),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日军侵占华北,高小安秘密组织了一支武装队伍,后改编为路南游击小队。这是一支党领导下的冀东路南地区较早的游击队。七七事变后,党组织确定高小安为丰(润)滦(县)南部领导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十三总队长。8月13日,在攻打乐亭城时,任城西总指挥。攻克乐亭后,指挥部队先后取曾家湾,克小集,攻越支,夺宣庄,连战连捷。10月初,在八路军主力和抗联西撤时,该部奉命留在冀东南部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入“抗大”第二分校学习。1942年结业后回到冀东,任路南工作团主任,一面协助地方政权开辟地区,一面组织力量,筹建扩大人民武装。在半年内,开辟出100余个村庄,建立了区政权。9月任第一地区队副队长,先后协助迁(安)滦(县)卢(龙)、丰(润)滦(县)昌(黎)乐(亭)、滦(县)卢(龙)、丰滦、昌乐等县级政府组织抗日农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等群众组织,配合部队开展游击活动。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创造了许多克敌制胜的战例。从1942年底到1944年春,他亲自指挥或参与指挥戟门、大庄河、南北堡、北圈、学旺庄、魏各庄、焦庄等著名战斗,杀伤日伪大批有生力量,受到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

  1944年2月2日,率一区队战士,在乐亭县焦庄战斗中,身先士卒,与拥有坦克的强大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他腿部受伤,在紧急关头,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及安全转移,他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并大声命令:“快往村里撤!不要上来,谁上来我就打死谁!”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黄志山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