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张家口个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

张家口个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7-14 14:30:06 734阅读

  原有193处地方国有煤矿、村办矿、个体矿减至91处,全部由三家大集团“接管”

  今天(13日),张家口市下发通知要求,列入2012年关闭计划的16处矿井,必须在7月底前关闭到位。至此,张家口原有193处地方国有煤矿、村办矿、个体矿减至91处,全部由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山东肥城集团三家大集团“接管”,个体“煤老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张家口是我省重点产煤市之一,探明煤炭储量28.8亿吨。该市20个县(区)中曾有9个县(区)产煤,矿井数量达到193处,占全省的近一半。这些矿产能低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导致效率低、隐患多。

  “推进结构调整,要敢舍善取,哪怕忍受发展速度暂时放缓的阵痛。”张家口市委书记王晓东说。2008年7月开始,以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冀中能源张矿集团为整合主体,吸引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参与整合,产煤县(区)减至8个、矿井减至91处。

  对于矿产资源少、安全基础差的矿井,市政府通盘考虑,整合主体给予适当补偿后实施关闭;将相邻的几个小煤矿煤炭资源统一规划,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5万吨以上规模的矿井,由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冀中能源张矿集团控股整体开发。此外,由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张家口能源公司根据矿区范围、资源储量,对小煤矿进行直接收购。为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该市规定,无论采取哪种整合方式都将实现“生产、经营、安全、纳税”统一由整合主体企业负责。三大集团因此加大了安全投入,对所有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按国家规定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全面推行壁式采煤法……

  针对蔚县、下花园区等县(区)属国有煤矿在整合划转中出现的职工安置、资源配置等问题,张家口市把维护好煤矿职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方协调,由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和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全面接管,并达成了各方满意的兼并重组方案。

  煤矿“大”进“小”退之间,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合后的产能不降反增,达2000万吨以上,比整合前整整提高1倍。张家口市安监局局长王秉冬说,整合后,煤炭产业实现了四个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记者王雪威、郭猛、赵建)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