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纪实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6-19 10:55:34 1028阅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0000ff"><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浓墨重彩绘民生<br /> ——迁安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纪实</span></span></p> <p><br /> 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设、交通路网等工程全面推进,一座座设计一流、功能完善的学校、医院、福利院拔地而起,一个个景色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公园、绿地、长廊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p> <p>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系列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枝一叶演绎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如今,迁安的寻常百姓已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正由外到内地发生着变化——城市在变、道路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眼前,一幅浓墨重彩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在迁安大地上徐徐展开。</p> <p> 万紫千红总是春:民生财政普惠于民</p> <p> “心存百姓、顺乎民意,这是最大的为政之本。要始终坚持以造福百姓、普惠民生为己任,规划决策不忘以人为本,开发建设不损百姓利益,财力增长不忘普惠民生。”迁安市委书记胡国辉如是说。近年来,迁安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该市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不断向民生倾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民生支出,自2009年以来,该市压缩行政支出用于民生,每年拿出20多亿元实施十大为民实事工程,迁安人民彻底结束了“出门走土路、年老无保障、药费自己付”的历史,“民生财政”使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的愿景有了强大支撑,使抽象的幸福指数落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中。</p> <p> 民生工程关系百姓冷暖,从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等低层次民生期盼,到解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高层次的民生需求,迁安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每年初,迁安市委、市政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十大实事工程,在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项目建设,城乡居民安居就业、卫生服务、生活保障、困难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安居工程、公交一体化、交通秩序、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供热扩容、方便群众出行……一件件触手可及的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和甘甜。</p> <p> “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实施惠民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全覆盖,率先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这是在2012年2月迁安市市长李忠荣膺上年度“河北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前推荐理由中的一段话。事实证明,近几年是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几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保障最有力、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几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先后荣获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2011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人居环境奖、三里河生态走廊世界景观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就是迁安倾情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最好佐证。</p> <p> 一片冰心在玉壶: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心</p> <p> “如果没有‘新农合’,这次生病住院的钱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迁安市赵店子村低保户张艳芹感慨地说。她这次看病花了近6万元,新农合报销了近4万元,新农合大病补充补偿政策又报销了3000多元,这对不富裕的她来说“帮助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从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出发,迁安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新型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去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06394人、参合率达97.5%,并前后两次出台大病补充补偿政策,参合农民最高可获补偿40万元,其标准位居全省前列;企业养老保险覆盖66868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297603人,失地养老保险覆盖11503人,工伤保险覆盖9.2万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100元,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为全市15879位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2041万元。投资5485万元把原有19所乡镇敬老院整合成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探索建立了“管建模式”,使老人生活起居实现了宾馆化管理。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该市还建立了家电补贴、农资补贴等多项财政补贴制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p> <p> “听说规划馆里还可以坐飞船,欣赏咱们迁安的陆、河、空美景,还可看到迁安未来的发展蓝图,就赶紧带着孩子来了,真是不错啊!”刚刚带着孩子体验完飞船的市民李先生说。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累计投资1.16亿元新建了全省一流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规划馆。去年,又投资2600多万元完善文、图两馆,投资1374万元建设了10个镇乡综合文化站、20个镇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70个农村书屋工程,为镇乡配送了100万元的文体活动设施,为农村文化活动室配送投影493套,并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百姓科学文化水平。同时,教育关乎发展未来,迁安还始终把教育发展摆在第一位,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去年,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该市累计投资3086万元实施了一批教育装备提升工程,累计为170所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专职保安370多名;启动了投资2亿元第四高中新建工程,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配置。</p> <p> “下岗之后我参加了免费创业培训,通过政府的小额贷款和创业奖励基金的支持,成功开办了个孕婴用品专卖店,并又安排了5人就业”,两年间,从打工者到下岗者再到小老板,钢城小伙子王少勋完成了漂亮的“转身”。近年来,迁安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政策支持、搭建平台、强化培训并举,全力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仅去年,就新增就业7639人,并为2万人办理了求职就业登记和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推荐就业成功3200人。该市还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引导和帮助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如今,无论是偏远农村还是城市大街小巷,一系列改善民生的细节,无不在传递着迁安的信念:发展经济的最终指向就是群众的幸福感,迁安在推进经济高效跨越的同时,不断将财力向民生倾斜,把真金白银切实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p> <p> 一枝一叶总关情:惠民工程还民之所愿</p> <p> “原来去市区一天就一趟车,这回40分钟就一趟,票价比原来还便宜了近一半,公交车的开通圆了我们太平庄百姓多年的梦啊!”迁安市太平庄乡尚庄村村民林钢友激动地说,去年10月,迁安城乡公交发展的重点工程—连接迁安城区至太平庄段的17路公交车正式开通,行车里程达到43公里,创造了迁安公交单线里程的最长纪录。近年来,为增进城乡百姓福祉,迁安市实施了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等系列交通惠民工程,大大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去年,投资8亿多元建设“一横三纵”生态路网,实施了概算投资28.3亿元的京秦高速公路迁安支线工程、5.25亿元的燕山大路南延工程、1.7亿元地方道路工程4项,完成农村道路改造59公里。目前,该市城乡公路总里程已达2393公里,已初步实现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投放公交车230部,迁安百姓出行既方便、又快捷。</p> <p> “一年多以前,我从租房的小区公开栏上,看到了政府要为城镇低收入家庭建廉租房的信息;一年后,我住进了装饰一新的楼房,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钥匙。”刚刚搬入新家的袁淑琴掩饰不住乔迁的喜悦。近年来,迁安高度重视城乡居民住房保障,积极实施城乡房屋改造工程,逐步建立起了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去年,该市累计投资700万元实施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资420万元实施了1.4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施农村贫困群众危房改造1002户,1995套农民保障性住房全部竣工,384户城镇低保收入家庭入住政府廉租房,实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p> <p> “有了这垃圾处理中心,就再也不用受到臭烘烘的垃圾困扰了,这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啊!”去年12月,全省首家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在迁安正式运营,该中心年可处理垃圾2200吨,生产有机肥料6吨,压制再生砖15万块,有力破解了“垃圾围村”的难题。近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迁安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中,把更多的着力点投向了三农,不断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去年,筹资1031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745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2000吨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10个;财政投入奖补资金5800万元;投资2459万元改造农电网让百姓用上“舒心电”;投资4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区10个,建设各类休闲农业园区、农庄23个,发展节水灌溉10160亩,筹资825万元完成24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发生赔补金额425万元,累计办理小额贷款担保51笔,担保金额1463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农民在发展经济中的资金短缺问题。</p> <p> 满架蔷盛一院香:宜居环境让百姓舒心</p> <p> “原来这三里河是臭水沟,现在却是潺潺流水,绿树成荫,听说还获得了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天天在这散步、打拳……”退休后天天晨练的李大爷对改造后的三里河生态廊道景观啧啧称赞。近几年来,迁安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高投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让迁安的城市变得更美、河水变得更清、天空变得更蓝,迁安市民生活在绿色的城市里,自豪感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p> <p> 城市因水而美,城市有草木而充满活力。为把迁安打造成“城在山中环抱、市在林中建造、水在城中环绕”的北方水城,近年来,迁安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先后在三里河两岸建成了水域面积2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25公顷的绿色休闲廊道,在滦河两岸堤坝形成了4平方公里的黄台湖景区,形成了“两河相映、四面环水”的环城水系。去年,投资139亿元实施62个城建重点项目。从提升城区通行质量入手,投资1.3亿元实施了7项市政道路工程;从城市绿化入手,完成造林绿化5.28万亩,在城区投资9600万元实施了占地500亩的龙形、占地180亩的云形绿化带状公园建设,投资8700万元实施黄台山扩建、轩辕阁、文博苑工程,大大提升了迁安城市形象和品位。</p> <p>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要求城市的绿化生态,还要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去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启动了拟提供6200个停车位的城区停车泊位改造工程;在城市管理维护方面,实施了绿化提升、公厕改造、建筑物外墙装饰、架空弱电管线等专项整治工程,累计投资683万元完成5条道路路灯节能改造及4条新建道路路灯配套安装工程,完成了12项重点建筑整体亮化工程;在城市环境提升方面,投资7000万元实施了北果菜市场搬迁及专业市场新建工程,抓好了15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扩容、雨污分流排水管网、环卫设施完善、垃圾填埋场三区等基础设施工程;按照“公车公营”的运营管理模式,新增300辆绿色环保型出租车、52辆燃气公交车,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档次。</p> <p> 一串串数据,在枯燥中显露挚爱;一件件实事,在琐碎中流露真情。“今年,我们将投资22亿元,深入开展民生工作大会战,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校园安全与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程、社会关爱救济工程、全民健康工程、宜居城市提升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强农惠农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平安迁安工程、中小企业免费培训工程10大项40件惠民实事,我们要以大会战的强大声势推进民生工作落实!”在年初召开的工作落实年动员大会上,市长李忠掷地有声。目前,该市奥体中心、第三通道、城市道路改造、绿道等一项项民生工程正开展得如火如荼。</p> <p>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如今,迁安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精彩民生故事还将在沸腾的钢城大地继续上演!<br /> </p> 广告 相关推荐 市民注意!迁安这个商场停车收费标准即将调整! 2025/06/30 0评论 1371阅读 最新进展来了!迁安南部片区,投资7个亿! 2025/06/30 0评论 1242阅读 施工4个月,平青大线迁安城区段将全幅断交? 2025/07/04 0评论 1146阅读 90天,2839600元!迁安这个小村庄将有变化! 2025/07/04 0评论 969阅读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