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恩师穆孟杰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感恩

恩师穆孟杰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感恩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5-23 07:18:10 819阅读

  作为首届毕业生,在学校缺乏教师的情况下,招之即来。而作为长子,受父亲感染,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重回盲人身边……这是发生在穆孟杰身边的一个个动人故事。经历十二年的寒暑交替,穆孟杰和他创办平乡县特教学校,一路坎坷,特教学校终于要步入正轨———创办中专班、可颁发毕业证。而12年来培养出的200多名毕业生,在获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继承和传播着穆孟杰和学校的大爱和奉献精神,充盈天地间。

  给姐姐买笔记本电脑

  如今的穆孟杰,笑容比眉头紧锁的表情多,尤其在谈及特教学校的毕业学生时。

  20岁的杨亚棒是深州人,因为自小半盲,普通学校求学半途而止。12岁至15岁,杨亚棒独自在寂寞和遭人奚落中度过,“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15岁时,通过媒介获知平乡县有个穆孟杰,杨亚棒在父母带领下慕名前来求学。

  四年求学生涯,杨亚棒掌握了按摩、盲文和音乐等技能。2011年,毕业后的杨亚棒在北京做按摩。“每月收入3000多元,不仅养得起自己,去年回家过年,还花6000多元给姐姐买了台笔记本电脑。”5月21日,电话那头的杨亚棒乐呵呵地说。“这就是我最希望听到的消息,因为从他们身上的境遇改变,我看到了我创办学校的意义。”在穆孟杰看来,盲人是弱势中的弱势,通过掌握一技之长,不仅不再需要他人的施舍,自己反而可以帮助别人,“这样的境遇改变有时出乎你的意料。”

  每年回校给恩师庆生

  5月18日,农历四月廿八,特教学校毕业的于奇浩第三次回校给恩师穆孟杰过生日。自2009年毕业,于奇浩坚持每年都回来给恩师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自己感恩穆孟杰的一种方式。

  今年22岁的于奇浩是任县辛店镇人,15岁时慕名投奔穆孟杰。四年光阴,于奇浩熟练掌握了按摩和易经。“我起初很排斥出来上学,但到特教学校后,每次放假我都想着何时能开学。”如今的于奇浩在老家经营一家盲人按摩店,月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而且还雇了两个人。于奇浩说,接下来他将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要向恩师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帮助更多与自己相似的群体。

  有人在外打拼,有人则选择回校支持穆孟杰。

  26岁的石华中是穆孟杰的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只身进京打工。2011年,特教学校遇到教师匮乏的难题,他毅然决定回到母校任按摩教师。他告诉记者,原先自己每月收入几千元,如今只是象征性地领些生活费,“但我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目前自己的一切都是恩师穆孟杰给的。年幼时自己连门都不敢出,是恩师穆孟杰让他学会坚强,学会自立,学会感恩。

  爸爸需要人,儿子站出来

  穆华飞,穆孟杰的长子,2010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一道采访的媒体同行评价他说,“长得很帅”。除了教学外,平乡县特教学校内外的大小事宜一般都由他出面。“说实话,大学的专业是我爸要求的,不过现在,我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穆华飞告诉记者,一上高三,父亲就开始给他做工作,就像当年要办学校给母亲做工作一样。当年自己的数理化学得不错,本想上个理工类高校,所以一开始很排斥父亲的建议。但后来,想到父亲办学的艰辛,想到母亲既辅佐父亲又要照顾残障学生的操劳,他自己慢慢说服了自己,“是子女尽一份孝心的时候了”。

  至今,穆华飞依旧记得小时候父亲对盲人学生的那份爱,“为了让学生在家住,父亲把我赶到大伯家住,现在回想起来,父亲不是不对,他对学生的那份大爱超过了对子女的小爱。”

  除了穆华飞,为了保证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把学校办下去,穆孟杰对亲友们进行了广泛动员,女儿穆华鑫邯郸特师毕业后到特教学校任教,侄女穆丽飞中专毕业也来到特教学校帮忙…… 对于这一切,穆孟杰感慨地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学校能永久地办下去,给残疾孩子们一个自立的机会和希望。(记者 张会武 田明文/图)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