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高丽珍真情呵护40名孩子
据说,每个孩子都是从天上降落凡间的天使,但有一些天使落地时不小心折断了翅膀,于是天上就专门派人来照顾他们,让他们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生活在巨鹿县特殊教育学校的40名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人生有了缺陷;但这些孩子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保护神。30岁出头的生活老师高丽正用自己的倾心付出、耐心呵护,使他们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她是40个孩子的“妈妈”
在巨鹿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马冰梅每天上课前总是站在校门口,等高丽老师上班来。她一看到高老师,就大老远喊着“妈———妈——— ”。高老师是马冰梅的“妈妈”,也是特教学校40个孩子的“妈妈’。
高丽,30岁刚出头,性情温柔,热情大方。丈夫在石家庄工作,她带着9岁的女儿和母亲一起生活。2005年,她到特殊教育学校任生活教师时,女儿才两岁半。为了学生,她一直把小孩交给母亲照顾。她用2300多个日日夜夜的默默坚守,换来了智障、聋哑孩子们粲然的笑容。
聋哑学生兴志经常尿床,高老师天天陪睡在身旁,重点监护,按点儿喊他小便。有一次,兴志患痢疾,半夜拉了四次,凌晨吃药仅顶到4点半,一整夜高老师都没睡着。早上5点清理被褥时,高老师的双手沾满了污物。
培智班学生依丹,家长送来时不会穿衣,也不会叠被,还不能自己吃饭。高老师耐心地跪在床上给她穿衣、系扣子、系鞋带,教她叠被子、洗手、洗脸、梳头,吃饭时得一勺一勺地喂到嘴里。
学生飞娜经常发病,一次正喂饭时,病犯了,一扬手,把高老师端的米粥掀翻了,洒了个满脸花。15岁的伟东,身上脏得难闻,高老师给他换衣服、洗头、洗脚、剪指甲。郝黎明从小好吃零食,有时晚上想得睡不着觉,高老师就从家里拿来好吃的食品给黎明吃。高丽告诉记者,每天凌晨6时30分,自己都会准时起床,然后就是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全程服务,包括洗脸、叠被以及处理大小便,中午时照顾他们吃饭洗涮,晚上21时上床休息时,每个孩子的被子都要例行检查一遍。“都已经习惯了,没感觉自己付出太多。”
母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天气热了,学生出汗多,想喝水,高老师怕学生喝生水,就给他们晾好凉开水,一碗一碗送到学生面前。天气凉了,她总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她发现谁穿的衣服单薄,就把自己的毛衣给学生穿上。
一个深秋的下午,突然刮起大风,气温骤降。有的家长赶忙给学生送来衣物。可是,那些双职工的孩子却冷得缩着脖子,抱着肩膀。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忙跑回家抱来十几件衣服,有自己的,也有自己孩子的。这些衣服穿在学生们的身上都显得大了些,但学生们身子暖和了,高老师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下雨了,有的学生没带雨具,高老师习惯地就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用。有一年,巨鹿县城连下大雨,学校门口积水很深,小学生回不了家,站在校门口急得直哭,高老师就把学生一个个背过马路,她自己却一直赤着脚,趟着泥水。
人们常说亲生的儿女有血缘关系,而高老师与所有的学生没有血缘联系,但她用母爱温暖着弱智聋哑的童心,这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人间大爱。“这么多年了,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感觉每一个孩子都跟自己孩子一样。”说到这里,高丽的眼睛里闪过泪花。其实,她的心里对自己女儿还是感到很愧疚。
祝每个孩子都学会自理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生活老师,却比任何一个老师都忙:家长来了找她,学生病了找她,甚至和她不相干的事也来找她。她随叫随到,无怨无悔。高老师把学校的事儿看得很重要,把个人的事淡然处之。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大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小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有一次,母亲去串亲戚,她正好在学校值班,就打电话让姐姐去接孩子,一起值班的老师有点过意不去,就说:“高老师,你去吧,我们替你值班。”高老师却推辞不去,怕她离开学校时学生需要她。
一次,高老师累病了,高烧39.8℃,昏迷不醒,校长送她到医院。她醒来后第一句就说:“学生呢,谁在值班,我现在需要到学校。”液体刚输完,她就从医院跑回了学校。
常年的工作繁忙,加重了父母照顾女儿的负担。母亲理解她、体谅她,但正上小学的女儿感觉不对劲儿,对姥姥说:“为什么妈妈整天在学校照顾别人?”高丽曾许诺女儿过节陪她逛超市、去公园,但因学校有事需要她,往往一拖再拖。
常有家长对高老师说:“咱孩子送来了,你就是母亲,一切全托您关照了!”高老师说:“每次听到这亲切的话语,就像暖流温暖心间,自己一定不能辜负家长的信任和寄托。”
付出总有回报。高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让她成功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向她表达自己的爱,能说话的孩子见到她就喊“妈妈”,聋哑孩子用手势称赞她“妈妈您好”,智障孩子总是形影不离地跟在她身后。每逢高老师生日,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大家围坐在她周围,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高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多大的愿望,只是希望这些孩子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做到生活自理,“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记者 张会武通讯员 孙建广 王平群 文/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