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太行山上“野马”奔腾

太行山上“野马”奔腾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5-12 09:31:07 1199阅读

 

  早就听说在邢台西部山区出现了大批的马群,更有多人称之为野马,现在对于山区的开发也在与日俱进,能出现大量的野马,真可谓是一件大事,为了一探究竟,本报记者走进邢台县太子井双凤山,目睹了大量马匹在山顶草原或悠闲吃草、或嘶鸣、或奔腾。

  双凤山探寻“野马”群

  “野马”出现在双凤山的消息传出已经有一段时日,并有驴友拍到了马的照片,但因为马群所在的位置高,也有人慕名而去却扫兴而归。在去的路上,记者心中一直忐忑,“能不能见到传说中的“野马”,能不能拍到马群的照片?”

  双凤山位于邢台县太子井乡,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驱车走到邢台县太子井乡,从西牛峪村往西有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往山里,当地人说顺着路走到山顶,幸运的话就能看到马群,山顶的一片平地是马群平时活动的地方。顺着水泥路走到尽头是贾家坪村,村中大部分的房子已经废弃,往前走就是崎岖的山路。

  同行的人弃车步行,顺着山路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入眼处已是大片的平地,生长着高低不一的杂草,更多的地方裸露着土石混杂的地面,越是往前走心中的不安愈加强烈,走了半天仍没看到马的影子,山坡上还有几处石头堆砌的房子,正走着忽然看见地上有一片黑糊糊的粪便,看样子像是马粪,心知离马群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转过一个不大的山坡,眼前出现大约有30多匹马,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大部分是栗色,还有黑色、花白等多种颜色。沿着山坡悄悄地走下去,马群并没有惊慌,偶尔有马抬起头来看了我们一眼,随即又低下头继续吃草。栗色的马眉心有一片白,马鬃呈灰白色,垂下来已经超过了脖子。

  “野马”系家养马的遗留

  山坡上的马体型健硕,耳朵短小,腹部的肋条依稀可见,马群见到人并不慌乱。走到距离马群大概有十米远处,有马开始骚动,忽然一声嘶鸣响彻山间,大部分的马抬起头来,并准备移动,突然有一匹马尥开蹶子,马群骚动起来,向南移动了二十多米远又安静下来。

  马群中不乏小马驹,个子不高长长的尾巴,时不时还要钻到母马的胯下吃上几口奶。离马群不远处,两匹马交颈摩擦,突然间其中一匹张口就咬,另一匹马迅速躲开。山坡上还有三个水坑是平时马群饮水的地方,在一处水坑的湿滑处留下杂乱的马蹄印,离水坑不远,还有一块马的头骨和凌乱的骨头,应该是马死亡后留下的骸骨。

  不知谁惊动了马群,所有的马在山坡上狂奔,四肢刚劲有力,马蹄声略显杂乱而有序。野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野马,据当地村民郭志强介绍,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队解散以后,原来用作耕地的马就没了用处,杀掉舍不得,就有村民把马牵到了山坡上。“最早的时候就三五匹马,经过近三十年的繁殖,现在大概有60多匹,今天看到的是其中一部分。”郭志强说,马被放到山上后也没人看管,完全靠自生自灭,冬天吃干草,渴了吃雪,没雪的季节,偶尔有村民砸开山顶水坑里的冰,让马喝点水,因为四周大部分是悬崖峭壁,马群就在山顶上自由地生活繁殖。

  据邢台畜牧站站长边慧敏介绍,河北目前还没有野马,张家口、承德没有野马,野马一般性情威猛,皮毛粗糙一些,当地的家马,眼神温顺,从双凤山马匹蹄子上看有张北马血统。

  马群将得到有效保护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几年保护措施得力,太子井一带的太行山脉陆续出现了不少野生动物。前年曾经有十几只羊一夜被咬死,奇怪的是羊的身体丝毫未动,只是在脖子处有被咬的痕迹,据当地有经验的村民推断应该是土豹子所为。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还见到一只狼的尸体。 在距离马群生活不远处,原来有个小村子叫贾家坪,因为一直没水、没电,也没有路,1990年村子整体搬迁到平原地区,山上也就鲜有人去,为马群的生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据太子井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马群所在的大片荒坡正在被开发,去年投资兴建了上山的路,马群将被保留并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将来马群还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