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唐山市丰润区政协委员、种粮大户刘铁柱
黄土地飞出金凤凰
——记丰润区政协委员、种粮大户刘铁柱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张辉 韩晓光 伊明)
刘铁柱是个从农村长大却很少干农活儿的农村青年。从职校毕业后,铁柱到了镇工商所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那时,他和他的家人都以为,铁柱是注定与农业生产无缘了。
铁柱下岗那年是29岁,那是一个可以大展宏图的阶段,也是一个失落感最强的阶段。29岁的铁柱是家中的老大,闲下来就在家乡欢喜庄乡东偏坨村村里漫无边际地转悠,看着每天忙碌的父母,他突然感到一种羞愧:“我以后的生活道路不能就这样下去呀,趁着现在还年轻我得去做点事!”做什么呢?他想起父母教给他的“本领”。
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的父母和中国所有朴实的农民一样,都信奉着土能生金的信条。在去城里打工盛行的2002年,父母就将村里闲置的100多亩地承包了下来。铁柱的所有农业知识几乎都是那一阶段学来的,而学习的原因只是想减轻一些父母劳作的艰辛。但下岗后的铁柱意识到了,那种孝敬也收获了一种谋生的本领。冷静思考后,铁柱作出在土地里寻求发展的决定,土能生金!他和家人将所有的积蓄都押在了村里的300多亩水库地上。
水库地是水库干涸之后的库区裸地,地力虽一般,区域也偏僻,但成片,便于管理。铁柱最初的设想便脱离了父母传统意义的耕种模式,将目标锁定在产业经济上。第一年,他种上了玉米、棉花、毛豆和辣椒等农作物。
父母有限的农业知识显然不能满足铁柱的需要,他又购买了许多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和报刊,边学习边耕作,一年下来纯收入40多万元。头一年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种植的信心,2011年根据市场行情铁柱及时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种植的100多亩毛豆卖上了个好价格——每公斤1.3元,由于受天气等特殊原因影响,种植的80多亩棉花产量不高,每亩200公斤左右,但同其他人的每亩150多公斤相比还算是高产,2011年种植农作物纯收入达到60多万元。
今年刘铁柱对种粮更加信心十足,开春之际已经对全年做好了打算,先种上了春小麦“津桥6号”100亩,这是他引进的新品种,不仅产量高,粮种厂家包回收,而且用春小麦加工出来的面粉非常筋道,无须使用添加剂。在国家禁止加工面粉使用任何添加剂的政策出台后,春小麦“津桥6号”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冬小麦的价格,成为了面粉加工市场上的抢手货。日前他正筹备打算种80亩毛豆和100亩玉米。当问及他有何长远打算时,他说想联合当地几家种植户成立一个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为自己种植的毛豆上个品牌,使欢喜庄乡的毛豆走出本地市场打入京津地区。
几年来,刘铁柱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开辟了一条租地种粮的致富路,成为欢喜庄乡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也成为当地农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现在他租种土地400多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和毛豆、辣椒、棉花等经济作物,年获利超过60万元,还当选为丰润区政协委员。黄土地里一定能飞出金凤凰!铁柱相信,欢喜庄乡的村民都相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