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市2012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迁安市2012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4-19 08:34:58 2613阅读

    <strong>迁安信息港消息 </strong>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有效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根据《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2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br />     一、目标任务<br />     1.到2012年底确保不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确保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继续呈下降趋势。<br />     2.严格执法检查,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严厉打击非煤矿山领域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等惩治措施。<br />     3.强化科技兴安,不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督导处于“三同时”基建期的企业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与基建工程建设同步完成。<br />     4.深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br />     二、整治范围和重点<br />     全市所有非煤矿山企业,重点整治地下非煤矿山企业和年产30万吨以上的露天开采企业。<br />     三、整治内容和标准<br />     (一)基础管理内容<br />     1.建设、生产行为合法。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能力小于3万吨/年,露天金属矿山小于5万吨/年,服务年限低于3年的,一律不予“三同时”审查;对于资源整合矿区要确保一个矿区只有一个开采主体,一个矿体只保留一套独立的生产系统,督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严格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br />     2.规章制度健全。非煤矿山企业要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健全完善安全目标管理、领导下井带班、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教育培训、生产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维护、劳动组织安排、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危害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安全生产奖惩、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制度,以及各类安全技术规程等。<br />     3.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机构完善。非煤矿山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地下矿山企业及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露天矿山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技术管理机构设立,其他矿山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小型矿山企业也要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规范企业生产作业行为。<br />     4.技术资料齐全。地下矿山企业应具备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线路图等图纸资料,露天矿山要具备矿区地形地质图、采剥工程年末图等图纸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要严格将安全隐患排查、设备设施检查等相关制度落到实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设备设施技术档案要留档备查。<br />     5.安全管理规范。矿山企业要建立健全领导现场带班工作制度,带班领导要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首要责任。地下矿山企业要建立健全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切实掌握当班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br />     6.隐患排查治理到位。矿山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并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br />     7.加强对外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矿山企业在发包建设项目或采掘工程时,要对承包施工单位资质情况严格审查,不得将建设项目和采掘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要与外包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企业与外包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施工单位要在承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与市属以上企业签订外包协议的,要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落实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管理制度。<br />     8.实现全员教育培训。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加强班组长和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员工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管理机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br />     9.加强应急管理。非煤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未设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专职应急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强化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加强企业员工应急能力处置的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br />     10.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要按照国家、省、市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达标规定,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学习借鉴“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工作理念、思路和措施,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班组建设目标和标准,推行班组安全风险预控,实现班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夯实非煤矿山安全基础。<br />     (二)现场管理内容<br />     1.地下矿山<br />     (1)提升系统专项整治。提升系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过卷保护装置和信号装置必须安装到位;升降人员的单绳提升罐笼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坠器;提升矿车的斜井要安装有常闭式防跑车装置;斜井下部车场要建躲避硐室,并有明显标志;提升运行要由有资质的人员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br />     (2)通风系统专项整治。所有地下矿山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安装主要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机,要配齐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严格落实废弃井巷安全防范措施。对暂时或永久停止作业、已撤除通风设备且无贯穿风流的采场、独头上山、天井和独头巷道要及时封闭,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br />     (3)矿山防治水专项整治。地下矿山企业要重点抓好地下矿山防透水工作,掌握真实的水文地质资料,摸清采空区及废弃老窑积水情况,完善防治水工作制度并严格落实。掘进、开采作业要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组织落实“防、堵、疏、排、截”的水害综合治理措施。要不断完善矿山排水设备设施,加强对排水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排水系统完好可靠;主要泵房进口处要装设防水门;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三台水泵组成;井筒内应装备2条相同的排水管路,其中一条工作,一条备用。井底主要泵房的出口应不少于两个;井下水仓应由两个独立的巷道系统组成。<br />     (4)运输、供电、通讯等关键设备设施专项整治。地下矿山企业在用运输、供电、通讯等关键设备要符合设计规定和规程要求,定期检查维护,做好设备运转维修记录,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设备、设施。<br />     (5)采空区塌陷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地下矿山企业要准确填绘采空区井上井下对照图及其它实测图纸,逐一登记,建档管理。采掘工程形成的采空区治理要做到及时有效,确保先安全后生产、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对地表不允许塌陷,围岩不稳固,地质结构复杂的地下矿山要实施回填采矿方法,预防采空区灾害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br />     (6)防冒顶片帮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地下矿山要强制淘汰横撑支柱采矿法、空场法开采人工装载矿岩等落后的采矿生产工艺,加强顶板空区管理。对不良地段顶板、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应采取支护措施,及时支护加固。工作中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要制定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每班作业前,严格敲帮问顶制度,处理顶板和边帮的浮石,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br />     (7)防火灾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各地下矿山企业要严防井下火灾事故发生,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均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新;新建矿井井下严禁使用木质支护材料,生产矿井主要井巷要逐步淘汰木质支护;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动火作业,必须经企业负责人签字批准。<br />     (8)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各地下矿山企业要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资金投入,明确进度安排,确保如期完成安全避险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六大系统”的建设工作任务。<br />     (9)危险性较大设备检验检测专项整治。地下矿山提升、排水、通风等系统重要在用设备,要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取得合格有效的检测检验报告。<br />     2.露天矿山<br />     (1)开采方式专项整治。露天矿山企业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开采顺序,实现分台阶开采,要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原则,严禁掏采或“一面墙”开采,小型露天采石场不能采用分台阶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开采。露天矿山要强制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对不具备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必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经论证不宜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方可采用其他爆破技术开采。<br />     (2)边坡治理专项整治。露天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程要求,留设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和最终边坡角。大中型矿山,或边坡存在较大隐患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br />     (3)爆破作业专项整治。露天矿山爆破作业必须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但最低不小于200米;爆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坚固的人员避炮设施。爆破前必须将钻机、挖掘机等移动设备开到安全地点,并切断电源;爆破后必须对爆区及相关坡面进行检查,发现工作面有裂痕可能塌落,或坡面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时,应立即撤离人员和设备。<br />     (4)排土作业专项整治。排土场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才能建设使用,排土场的位置必须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工业场地(厂区)、道路等设施的安全。排土场的排土工艺、排土顺序、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应符合设计规定。要加强排土场的监测监控,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并采取有效控制和处理措施。企业应加强排土场管理,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安排专人看护,防止他人进入排土场进行翻捡矿石等其他活动。<br />     四、工作安排<br />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31日前)。各企业按照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要求,迅速召开动员会议,对本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br />     (二)企业自查和整改(4月1日至5月31日)。各非煤矿山企业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企业自己的整治方案,并依据有关法规、规程、标准和专项整治要求,对本企业的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重点部位和岗位等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查出的隐患要认真建立台帐,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治理资金、期限和责任人,切实抓好隐患整改工作。<br />     (三)安监部门督查(6月1日至9月30日)。我局将开展专项检查,对企业自查自改工作进行督查,对重点隐患和重点企业进行挂牌督办。<br />     (四)总结深化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各企业认真总结2012年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的同时,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巩固专项整治成果。<br />     五、工作要求<br />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既是改善企业安全条件、提高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各非煤矿山企业对此要有充分认识,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br />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非煤矿山专项整治过程中,我局将把有效防范、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作为整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将矿山数量多、事故频发、矿业秩序较为混乱的地区作为整治重点,并聘请专家参加执法。同时,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行政许可、“六大系统”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br />     (三)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各非煤矿山企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整改措施、责任、时限、资金、预案“五落实”。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非煤矿山企业隐患整改的督导力度,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跟踪治理,确保整改到位。<br />     (四)严格执法,依法惩治。在进行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活动中,我们将严格检查标准,规范执法程序,对查出的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拒不整改安全隐患,或经整改仍不到位的企业,我们将提请我市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br />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