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30名残疾人将走上公益性岗位
我市30名残疾人将走上公益性岗位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李中喜、杜林、李艳辉)4月13日,我市首批30名残疾人经过为期7天的工作技能培训全部合格,即将走上公益岗位。
据了解,为促进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市残联近期对路南、路北和高新区进行了摸底调查,最终经过申报、考核、录用,确定了首批残疾人公益岗位30个,涉及保安、食堂服务、室内、外保洁、园艺等5种,岗位分布为:市本级14个,路南区6个,路北区10个。为了使被录用人员尽快融入工作,我市组织了为期7天的免费技能培训,通过考核,这些人员全部合格,于近期将全部实现就业。
据悉,首批走上公益岗位的残疾人最小的18周岁,最大的48周岁。他们将在本岗位试用1个月,期满考核合格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签订期限为1年的就业援助协议,协议期满时对考核合格的可签下一年度协议。按照规定,录用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政策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每年开发残疾人公益岗位,为更多的残疾朋友提供就业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