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迁安义工联盟
以“义”为名传爱心
——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迁安义工联盟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全小松 岳清华)
在迁安,有一个以“义”为名的组织,它叫“迁安义工联盟”。这是一个由“80后”“90后”的社会爱心青年自发组成的270多人的“大家庭”,他们中有党员、群众,有企业家、钢厂工人,甚至还有十来岁的小学生。他们以“义”为名,以“爱心”为纽带,利用工作、学习的业余时间,走进福利院,慰问敬老院,自筹资金帮扶病重的贫困儿童,在迁安的城乡社区默默传承和演绎着“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新时期雷锋精神,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迁安版的“活雷锋”。
提起迁安义工联盟的由来,还要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李晓壹说起。李晓壹今年38岁,是迁安一所养生馆里的针灸保健师。2011年他从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关于义工活动的报道后,深受感动,可是身边却没有这样的活动组织,于是他萌生了团结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一起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做义工活动的想法。这正好与一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好友刘千赫不谋而合,于是两个人在去年11月17日发起成立了迁安义工联盟。
义工联盟成立的第三天,他们就发起了“迁安义工11·20走进杨店子福利院”活动。李晓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义工活动的情形。他通过民政部门联系到了杨店子福利院的院长,想去院里开展一次慰问老年人的义工活动,院长在惊讶之余痛快地答应了。活动地点有了,还要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当天他就在迁安贴吧、论坛上发布了义工活动的贴文,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参加义工活动。“当时我真是有些担心,怕没几个人响应,活动那天冷场”,可让李晓壹没有想到的是,11月20日在人民广场集合时,一下子来了40多人参加活动。在福利院里,40多名素不相识的义工在李晓壹的组织下,为老人们带来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并根据老人的不同病情给予了针灸、拔罐等治疗。大伙儿边和老人们拉家常、讲笑话,边为他们理发、剪指甲,各尽其能,为老人们提供着力所能及的服务。整个福利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原本孤独寂寞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一次义工活动的成功,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的踊跃参与,更坚定了李晓壹等人把迁安义工活动开展下去的信念。这之后,他们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相继组织了“冬日暖阳·关爱老人”、走进迁安孤儿院、光荣院之行等系列义工活动12场。2月19日,当他们得知爪村的宋硕和彭店子的梁芸瑞两个孩子身患重病,却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治疗的情况时,立刻组织了“义工献爱心·慰问重病贫困儿童”活动。当20多名义工将3850元捐款和米面等日用品送到两个重病孩子家中时,在场的乡亲们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奉献一片爱心,温暖他人心田。迁安义工联盟的一系列活动,感染了当地许多爱心人士加入到联盟中来。15岁的丁佳欣是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从网上看到义工联盟的活动后,她有些胆怯地和李晓壹联系想参加他们的义工活动,“我啥也不会做,会不会给你们添乱?”李晓壹告诉他:“只要你带着一颗爱心来就行,哪怕是陪着需要关怀的老人、孤儿们聊聊天,也是献出了一份爱心。”在慰问迁安第一福利院孤儿的义工活动中,杨凤琴带着8岁的女儿走进福利院,和院里的孤儿们交朋友、做游戏,杨凤琴说:“特意把孩子带来参加义工活动,就是要让这份爱从小就在孩子的内心扎下根。”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夫妻义工、父子义工融入进来……虽然成立仅仅不到半年,但在“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义工精神感召下,迁安义工联盟的成员已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70多人,发展迁安义工联盟QQ群3个,建起了自己的论坛,“有时间做义工、节假日献爱心”成为迁安人的一种新的献爱心形式。
李晓壹说:“我们会通过义工活动一直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奉献的快乐,温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