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唐山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述

唐山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述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3-04 12:09:16 2183阅读

  腾飞之翼

  ——我市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述

  □本报记者 孙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地区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近年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图谱显示:科技创新工作演绎出了精彩纷呈的一幕幕——

  2008年,我市进入中国城市综合能力创新五十强,国家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先后落户我市。

  2010年,市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支持项目8项,其中国家3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达到28家,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我市被列为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成为我省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2011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从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完善落实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唱响了“转型发展、科技支撑”的主旋律,有效激发了全市上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立足转型发展、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平台建设、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全面提高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在以创新促调整、促发展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立足转型发展,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唐山是一座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长期以来,依靠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快城市转型的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完成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唐山要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全国靠前的位次,就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而转型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来,我市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工作之一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市委书记王雪峰多次在全市重要会议上明确强调:“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和中心环节。没有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是一句空话!”

  2010年1月,我市被列为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由此拉开了唐山由要素驱动的资源型城市向创新驱动的创新型城市转变的序幕。于是,一项项支持科技创新措施的具体方案适时出台:

  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性保障。我市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2011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管理改革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优化创新环境。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0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1个和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拥有本科院校3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我市积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仅2010年,共投入科技资金4.1亿元,并以贴息、补助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打造科技研发、服务、合作“三个平台”,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力度,努力选拔培养领军人才,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壮大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实施了“百千万”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8项工程,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智力支撑。

  ……

  一项项卓有成效的措施,为全市科技创新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瞄准重点领域,以科技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市在重点领域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技术创新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向转变;积极培育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具有唐山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围绕做强做优精品钢铁产业,深入推进唐山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制定实行了《唐山市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路线图》计划,组织实施了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围绕加速培育扶强精细化工产业,以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大化工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扎实推进了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线集成开发、焦炉煤气制甲醇及深加工技术、有机硅单体生产及下游深加工技术研发与转化等一批项目的实施。

  围绕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组织实施了高速动车组、水泥成套设备、冶金矿山机械、采选煤机械工艺技术研发等一批项目。

  积极培育扶强新能源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风能太阳能开发、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编制了《唐山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等关键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并探索产业化发展。

  积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争创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制定了《唐山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方案》,组织实施智能型大功率LED节能照明系列产品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激光显示光源模组自动测试及老化一体化生产线研制等一批项目。

  积极组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陆续开展了生物反应器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开发及产业化、酵母菌发酵中药渣制备兽药及牲畜保健品技术研发等。

  诸多努力,终有收获。据了解,我市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捷报频传,以北车集团唐山公司高速动车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玉田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迁西金信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唐山曹妃甸电动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司、普林亿威公司、锂源公司、优科利尔公司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新能源产业,以晶源电子SMD石英晶体谐振器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唐山开平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省级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产业支撑。

  加强平台建设,全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体系是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支撑。

  近年来,我市把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我市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一项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机制,增强了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新模式。着力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的合作,重点推进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以及专利对接等创新合作平台,聚集优质科技资源。近年来,我市每年安排专项科技经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0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1个和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拥有本科院校3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企业对标”行动,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设置对标参数,制定赶超路线图和时间表,逐步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提升。对标实绩突出的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支持范围,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力度,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我市充分利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良好创业环境以及其“孵化器”的功能优势,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了发展的广阔平台。该中心与河北联合大学共同建设了嵌入式软件公共平台,利用大学现有实验室和科学仪器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嵌入式软件检测与仿真服务,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基地现拥有孵化面积6.3万平方米,孵化项目涉及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精细化工、环保设备等8个产业领域,累计孵化中小科技企业300多家,毕业企业60多家,所研发生产的项目8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累计引进和设立国内外研发机构、工程中心52家,形成了较强的“科技磁场效应”。

  不断健全完善中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全市科技创新要素不断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同时吸引了中科院等更多的优势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向我市聚集,并逐步转化成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为助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助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唐山开诚电控集团的生产车间,一台长度大约1米、高不足0.5米的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行走自如。

  据介绍,这种机器人前部有摄像探头用来采集图像,采集到的信息可及时传到后台,前面的情况一目了然。“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工作人员还自豪地说,由开诚集团研制开发的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具有防爆、越障、涉水、自定位、采集识别和传输各种数据的功能,能进入事故现场采集影像、数据信息,为及时抢险救人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被誉为矿用抢险“生命工程”。

  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开诚集团有机器人。目前,我市高新区已有7种机器人实现或基本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仅2010年,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0%。今年我市机器人产业预计将达到70亿元至100亿元的生产规模,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这仅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我市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在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焊接、汽车零部件、选矿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并在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CO2气体保护焊机到焊丝焊材,从激光切割机到等离子切割机,从薄板通用焊接机器人到中厚板焊接系统,从窄间隙焊接设备到大型焊接变位机械等各个焊接领域,这里打造了国内最完备的焊接企业集群。

  在选煤装备行业,注重洁净煤能源技术发展,聚集了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业排头兵的国华科技、陆凯科技、天和选煤、易通科技等企业,形成了湿法和干法选煤两大系列,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占领了国内主要煤炭产区市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上汽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已在我市落户奠基,电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已见成效,我市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天津十八所等合作,共同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与检测中心,搭建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

  科技创新使我市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助力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例子比比皆是:

  针对国内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量达到了远远高于国外6立方米的现状,高新区理工自控公司把节能减排的方向瞄向了水处理,组建了唐山海岸建业环保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对钢铁企业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净化水循环回用,实现了“零排放”。

  国华科技在煤炭洁净煤技术和选矿工艺方面领全国乃至国际之先,率先研制出规格和单机处理能力最大、分选精度最高的3GDMC1500/1100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煤用喷射式浮选机。

  ……

  作为产能占全国1/10的钢铁大市,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仅2011年9月在全市范围组织推广应用的钢坯高温防氧化技术一项,以目前已有的10家应用此项技术的轧钢企业,年钢铁产量610万吨计算,可减少损耗113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万吨,降低能耗为2.54万吨标准煤,直接为企业提高效益6100万元。全市轧钢企业按4000万吨热轧冷钢坯产量,平均氧化率为1.2%,应用此项技术后可减少损耗48万吨,相当于在不增加耗能和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新建一个同等产量的钢铁企业。

  ……

  一个个数字,生动体现了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的成果。据统计,仅2011年,全市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比上年提高15%,转化实施重大专利技术150项;完成省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新产品5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

  唐山,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重工业城市,曾经依靠资源优势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如今又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在转型发展的路上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展翅腾飞。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黄志山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